十五载相守不离弃 今朝脱贫带头干——记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纪道明
安徽日报记者 袁野
新年伊始,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纪道明没有闲着。早上5点多,他就爬起来为瘫痪在床的妻子擦洗、做早饭。等忙好后,纪道明快步走到几百米外的滩涂地,细心饲养他家的19头黄牛和几百只皖西白鹅。
在梅山村,只要提起55岁的纪道明,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老纪媳妇真有福,老纪照顾她15年了,一句怨言都没有。自己还肯干,现在成了我们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呢。”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2017年,纪道明被评为“六安好人”,去年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提名。
1994年,纪道明与妻子李帮芝在江苏省常熟市打工。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12月,李帮芝被一辆大卡车撞伤,送到医院后昏迷不醒,虽然救回了一条命,但原本精明能干的她此后瘫痪在床,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病重的妻子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辛辛苦苦积攒的17万元血汗钱全部支付了医药费。然而,倔强的纪道明没有被生活压垮,他在照顾妻子之余,靠着养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014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纪道明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次年,他主动申请发展养牛产业,在当地荒滩上养了5头牛,当年就实现利润1.5万余元。2017年,梅山村成立了舒城毛竹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纪道明被选为执行监事,并在村里租3亩地盖起了黄牛和皖西白鹅散养基地。很快,在扶贫工作队的牵头下,纪道明还与迎驾慈善基金会、固镇军明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单位签订了产业扶贫合作协议,解决了技术、市场等问题,这让纪道明干劲更足了。2017年底,纪道明增收5万余元,他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并退出了低保。
去年,养殖业走上正轨的纪道明想带动同村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由扶贫工作队在当地确定了30户困难群众入股,进行白鹅养殖。每户入股500元购买鹅苗,统一由纪道明代养,饲料、防疫等管理成本则由合作社补贴。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们分红1000元。还有8户贫困户入股1200元由纪道明代养黄牛,可分红3000元。纪道明没日没夜地照料鹅苗,每天晚上把妻子安顿好之后,就到鹅棚里巡视。
辛勤劳作有了回报。“去年,合作社养殖了30头黄牛、1000只鹅、500只麻鸭,收入近30万元。其中,给贫困户分红、发工资近8万元,户均增收1500余元。我自己也实现增收7万多元。”纪道明说。今年,他又承包了20亩土地,打算发展泥鳅和龙虾养殖业。“现在政策那么好,我更要努力干了。不仅我自己要脱贫致富,还要带动咱们村老百姓富起来。”纪道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