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道路 活了“钱”景——霍山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侧记
张金柱 余经晓
“终于摆脱了往日的‘拖泥带水’!”1月4日,山雨朦胧,霍山县诸佛庵镇小干涧村隐在缭绕的云雾中。顺着014县道驱车而上,路两旁黑黄相间的警示桩和路面中间的分割线格外醒目。该村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次修路真是把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了,路通之后,村里人都‘活溜’起来了!”
014县道是该县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经济发展,霍山县坚持民生优先、因地制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积极落实。“截至目前,境内109条道路183公里实现加宽,43.3公里农村公路全面翻新。”该县地方公路局局长汪俊说。
“竹老板”的康庄致富路
014县道是小干涧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顺着县道不仅能到达六安市裕安区,还可以通往金寨县。“以前修过,由于当时柏油铺得浅,没人维护管理,通车几年后,路面坑坑洼洼,不仅出行不便,大型车辆更是懒得‘问津’。”该村负责人说。
换装后的小干涧村“颜值”高了起来,来往的人车多了,村民们精神也振奋了。距离小干涧村委会三公里处,一家竹制品加工厂门口堆满了碗口粗的大毛竹,操作间内,十几位工人熟练地忙碌着,空地上,几辆大卡车“整装待发”。
90后“竹老板”刘飞说:“毛竹都是从附近农户收来的,县道修好了,加上每村都有‘山林路’,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各家林场,再不用人工搬运了,省了不少人力财力。”
“小部分竹制品运到镇里竹产业公司,大部分远销河南、浙江。今年路好了,外商也肯过来了,毛竹销量达到了300万元。”路好了,客源也就多了,刘飞一边忙着外销,一边忙着去农户家收购毛竹。
诸佛庵镇是江北毛竹第一镇。该镇副镇长蔡华军说:“工人都是本镇人,部分是贫困户,路通了、生意旺了,不仅给贫困户带来收入,还让林业资源有了销路,真的是:要想富,先修路!”
“路好了,县里的‘后备箱’工程和农村电商也更为活跃了,来来往往的卡车装的不仅是‘土货’,更是我县贫困户的希望啊!”该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
好路助推旅游“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的通车,该县旅游资源快速激活,旅游业由点及面蓬勃发展。“四好农村路”让更多“有识之士”吃上了旅游饭。
在小干涧村,几座形态各异的山峰蕴含了巨大的旅游资源,这是退伍军人周兴祥承包的500亩山林场。“我是诸佛庵人,现在下岗了,看到家乡旅游业火热,就寻思着借助家乡资源做点旅游项目,看能不能闯出个路子。”说起创业初衷,周兴祥很是实在。
“毕竟是山区道路,山陡路险,没什么防护措施,当地人走着都害怕,更不用说那些远道而来的城市人了。”周兴祥坦言,之前的路况让他为客源操了不少心,“现在啊,县里道路平整,我的担心也消失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准备趁热打铁,加宽上山的路,争取为俱乐部开业打好基础。”
从小干涧村的支路驱车几公里,游客接待中心、民宿、食堂和打靶中心逐个映入眼帘。笔者看到,贫瘠的山沟沟里,一个个旅游设施已快成型。周兴祥兴奋地介绍射击俱乐部的建设、布局以及规划,“等到明年开春,俱乐部就能开业了!”
“2018年,750万人次的旅游‘大数据’为我县带来了42亿元的经济收入,带动5825人实现家门口脱贫。”该县旅游局负责人程红说,路好的辐射效应非常明显。
2018年,该县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希望用平整的道路、安全的基础设施迎接大美“钱”景。
多措并举建好农村路
“‘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33项民生工程之首,对加快脱贫攻坚与绿色崛起至关重要。2018年以来,为加强道路建设,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实行‘项目法人制’,确保压实责任,实现落实。”汪俊说。
为管好、护好道路,去年以来,该县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让路长“掌路”。
此外,该县交通部门还联合公安部门,在学校、公路道口等重要地段实施了“安全五小”工程建设,让几个建制村实现了通车愿望。
“2019年,我们将采取‘县统筹、乡管理、村监督’的模式,建立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让‘路医’配备常态化,保障道路健康成长。”汪俊补充说:“新的一年,我们会努力打通‘毛细血管’,让人民群众对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期待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