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扶贫”宣讲 讲到百姓心坎里——舒城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胜

  “‘天线’和‘地线’相连,高雅和通俗共赏。”这是舒城县百神庙镇宣讲人员王福才对新时代实践中心开展“理论+扶贫”宣讲的评价。

  今年以来,舒城县为大力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进扶贫工作,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

  舒城县按照“六进”原则,乡镇、村(社区)、机关、校园、企业分别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建设标准上做到“六有”,即“有学习场所、有学习计划、有宣讲队伍、有配套教材、有学习档案、有学习成效”。

  “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真是说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近日,杭埠镇官圩村村民刘大芳对笔者说道:实践中心每周组织一次宣讲,我和老伴都早早赶到会场,生怕漏下了。她感慨地说,几个小伙子、大姑娘又是快板书、又是相声,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他们宣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感觉好亲切。虽然他们巡回宣讲,但他们到哪,我就追到哪。听不厌、听不烦,越听越有劲。

  为了充分利用实践中心的宣教职能,舒城县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以党员领导干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政治教师、文艺骨干、“五老”志愿者等为主,以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队伍定期讲、文艺队伍流动讲、草根队伍随时讲、道德好人巡回讲的方法,组建了一支多领域的宣讲队伍。宣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月两主题”确立了一个多层次的宣讲内容,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中共党史、法律法规、一门农用技术等。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成立,也激活了农村各方面人士的宣讲积极性。刘大刚是汤池镇的退休教师,这次成为新时代中心的宣讲员很兴奋。他的包里有一个红色的本子,随时把群众的语言记录下来。他说,这些语言,说的都是他们的家常话,乡土话,说得带劲,听得亲切,到时就有可能派上用场。

  舒城县把宣讲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文艺演出、播放广播、技能培训等多种渠道,让扶贫政策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围绕宣讲、农村广播、科技书屋书籍借阅和微信朋友圈管理,把扶贫相关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

  “歌颂伟大的共产党,我再把十九大精神来宣讲,柏林环境真不赖,山清水秀风景好,旅游事业还在搞……”这是柏林乡贫困户张大成精心编写的宣讲词。张大成今年刚刚脱贫,对能参加宣讲,他很高兴。他特地把自己脱贫的故事编成快板书,到哪去就讲上一大段。他说,我最看不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这种现象,我要把党的恩情讲深讲透,要忠于党、感恩党。

  在实践中,各村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引领活动向纵深发展。(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只需跑一次”我市企业开办流程再优化⊙方泰泉获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称号⊙金寨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理论+扶贫”宣讲 讲到百姓心坎里——舒城县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校企合作:走出国门研修实训⊙我市8镇入选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及创建单位⊙村霸“歪着缠”落网记⊙裕安全面打响所辖城区烟花爆竹“禁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