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规”

  史妍文

  “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追溯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可能对“家规”的理解又有差别,在我的家里,祖辈父辈都不善言辞,从未将“家规”付诸于文字,更多的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回想一下在我的家里,“家规”虽未成文,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我的身边。

  “中堂”

  中堂——一个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东西,如果问起现在的孩子,估计没几个知道,而在我的家里,自我有记忆始,家里客厅就端端正正悬挂着中堂,上面供奉着“天地国亲师”位,孩提时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问我那一天学堂也没去过的爷爷,老人家絮絮叨叨解释了老久,也没解释清楚,最后和我说“中国人家家都有这,这就是天大的规矩,等你长大就懂了,就要按这规矩来。”长大后,我明白了这五个大字代表着中国传统敬天法祖、爱国敬业、孝亲顺长、尊师重教的价值观,也更懂了老人当年对儿孙的要求和希望。

  “家训”

  《朱子家训》——悬挂在客厅的东面,因为都是繁体字,小时候,经常因多识的几个字而沾沾自喜,却从未真正了解其中含义。《朱子家训》蕴含丰富,深意绵长,全篇以对偶句连成,实具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其中教育意义更是深刻。在我的成长中,它教会了我勤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它教会了我思考,“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它教会了我倾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朱子家训》短短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至理名言更是时时刻刻响彻我的耳畔,丝毫不敢遗忘,闲暇之时,细细品味,更能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家谱”

  《王氏宗谱》——供奉在供桌之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秉承“十年修一谱”的原则,迄今为止,已由我父亲经手修订了三次。《宗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自2008年第三次修谱后,每年农历六月六,分支所有的男丁,老老少少有四十多口,都会齐聚一堂,将宗谱一本本小心翼翼拿出来翻阅晾晒,并焚香祭祖,整个过程十分隆重庄重,家里的长辈们希望通过晾晒宗谱,可以重温家风家训,让年轻人们紧记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为家人争光,为宗谱争光。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我家的“家规”⊙雪天⊙大年三十⊙名家笔下的母亲⊙腊货飘香⊙影友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