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李邦学

  2018年,裕安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专业技能(服务)型450人,全区职业农民创建名牌农产品6个,占全区的23.1%;创建“三品一标”9个,占全区的15.1%。通过职业农民系统全面培训,提高了职业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的能力,培训期间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职业农民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了人才保障。

  2018年以来,裕安区先后多次召开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专题会议,对照省实施方案和市有关要求,对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关键流程、关键环节作了明确和细化,强化工作联动,形成推进合力。科学制定《裕安区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和分专业实施方案,对全区培训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

  培训流程规范化。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并对每个培训班次培训内容、时间、人数、教材、师资分别制订规范化标准;培训档案标准化。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同步,并贯穿培训全程的建档模式,分类建立培训台账、考勤签到、考试考核等13项档案资料;培训制度常态化。

  为确保培训质量,该区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开展服务。将全区职业农民纳入公益性农业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组织采集上报职业农民及各类大户的各类经营信息,提供农业各环节的跟踪、监管、交易等相关服务。将全省各地土地流转信息、农情信息、气象信息、农产品销售、各类惠农信息及政策解读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及时在服务平台发布,增强职业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整合优质市场资源,组建农资、农机、金融等服务供应主体联盟。以联合、联营、招标等形式充分整合省内外农机力量、农资供应、金融支持、保险业务等,形成各类服务供应主体联盟,为职业农民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建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经纪人队伍,签订代理服务协议。为职业农民办理徽农卡,提供资金支持,统一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无人机植保飞防等综合服务。整合优质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单位、教育部门、科研院所骨干师资人才力量。建立7个专业,共65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师团队伍,并积极聘请省知名专家教授到培训现场,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做好指导服务。

  通过培训,该区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通和辅导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学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如该区电商人才班的学员王中玉利用淘宝网和其他的互联网工具将家中饲养的皖西大白鹅和种植的虾稻米等农特产销往全国,迅速打开了皖西农特产的国内市场,在他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养殖大户纷纷效仿,本地农特产销售量价齐增,不仅把当地的农特产卖到了全国,还促进了当地农户普遍增收,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陈兆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汪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程茂基:打造皖西生物技术新产业集群⊙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生力军”⊙刘晓岚的孵化“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