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1月4日11版光明时评为“孤岛村医”点赞,更须关注医疗资源下沉

  李思辉

  因村民分散住在孤岛上,安徽省金寨县村医余家军19年来驾船随时出诊,风雨无阻。他说,只要岛上还有一个人需要,就会坚守下去。媒体的报道,引发人们纷纷对“孤岛村医”点赞的同时,也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乡村医生、农村看病难问题的又一次讨论。

  “身背药箱除疾病,越岭翻山雨里来。”“孤岛村医”余家军放弃走出农村的机会,以非医非农的尴尬身份,19年摆渡于一座座孤岛之间,给四散的村民看病,成为百姓眼中的“最美医生”,他的故事何尝不是无数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一代代乡村医生付出的艰辛努力、秉持的济世情怀值得十里八乡,乃至全社会尊敬。

  不过,也要看到,乡村医生依然是我国公共医疗保障的主要短板。相对于农村巨大的医疗保障服务缺口,现有的乡村医生远远不够,而且乡村医生群体本身也面临着诊疗水平整体不高、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后继乏人等问题。系统性解决农村百姓看病难,不能单靠乡村医生的情怀,还得靠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作支撑。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百姓的期许,也是政府的责任。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还非常匮乏。

  在公共医疗保障上,尤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在哪里,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就应该有效覆盖到哪里,医疗资源就应该下沉到哪里。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作出努力。比如对村医进行更系统的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把达到一定水平的乡村医生纳入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给予他们应有的身份和待遇;再比如,选拔优秀医生到基层任职,实行县乡医院医生派驻到村制度,引导优秀医护人员到农村服务等,确保医疗服务有效、有力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时代需要不计个人得失的“王继才精神”,对余家军这样的最美村医,我们必须点赞。我们要推崇并致敬“孤岛村医”余家军那种一心为百姓的情怀和精神,也要以更有力的制度托举这种情怀和精神,让它能够产生回响,持续不绝,造福百姓。解决农村看病难,需要情怀驱动,更要有制度支撑,只有这样,健康中国路上,乡间百姓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奋力谱写新时代老区振兴辉煌篇章 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我省首宗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兑现股金分红⊙我市12人入选首批中国林业乡土专家⊙图⊙砥砺奋进正当时——热烈祝贺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光明日报》1月4日11版光明时评为“孤岛村医”点赞,更须关注医疗资源下沉⊙霍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