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文化追梦人——记我省“最美文化热心人”王永清

  本报记者 桑宏/文 王丽/图

9日文旅1.jpg

9日文旅2.jpg

9日文旅3.jpg

9日文旅4.jpg

9日文旅5.jpg

  他不是专业文化人,却把戏剧、演艺文化工作当成他退休生活的唯一爱好;他也不是文化宣传部门的工作者,却把此生的金钱、精力和时光都付诸在皋城的文化沃土上,为弘扬六安的文化事业不遗余力地奉献全部的心血。

  他就是省“最美文化热心人”——王永清。

  “自掏腰包带着大家一起乐”

  2013年3月,王永清在家人全力支持下成立了组建成立“金安区大别山艺术团”。谈起组建艺术团的初衷,70岁的王永清回忆道:“打小我就热爱文艺,上学那会我拉着一手好二胡,当兵时顺利地被选去当了文艺兵,退伍转业后又在金安区翁墩乡从事文艺工作。当年赶上下海经商的浪潮,去了上海打拼,但是对文艺的热爱从未停滞,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空闲时间拉二胡。2011年,我从上海回来,每每看到大街小巷里的各种形式的表演都让我热血沸腾,我决心要自己组建一个文化艺术团,这样不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还可以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贡献。”

  为了使艺术团成为一支精干、专业的文艺骨干队伍,他上门走访专业、业余演员,动员组织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充实团队力量,现已纳贤京、黄、庐等戏剧演员40多人,其中专业演员8人,舞蹈、曲艺等业余演员18人。建团以来,他自费150多万元,购置大型活动舞台车和22座客车各1辆,进口音响设备3台,服装道具600多件,确保了高质量的演出。

  对一个刚成立的艺术团来说,接演出成为头等大事。当时,年仅60多岁的他只求能够接到一个演出的单子,从不谈价钱。“我不在乎钱多少,只要让我们演就行。但是我必须保证我们的演出最精彩,争取只要我们演完一场,第二场绝不会找别人。”王永清不讲价钱只讲演出质量的战略很快见效。由于演出质量高,艺术团的名气在六安的文化市场很快便打开了。

  2014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金安区文广新局、金安区文化馆和王永清的艺术团共同打造推出“六安百姓大舞台——红街周末有戏”品牌广场活动,每周六晚风雨无阻为广大市民免费奉献一台90—120分钟的精彩文艺演出,每场演出王永清都亲自到场指导演出。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王永清经常把自己的流动舞台车调到红街使用,舞台车灯光、背景配上演唱字幕,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剧情。至今已演出200多场,累计观众达到18.5万人次,现红街周末有戏已成为六安城区一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名片。

  立足六安 传承大别山文化

  “演出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专业。”在王永清看来,有特色和专业是一个表演团队成功的必要因素。

  作为立足大别山文化的艺术团,王永清团长聘请国家一级演员为艺术总监,聘请皖西学院声乐老师到艺术团指导,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基层,结合新时代创作新作品,2018年艺术团创作了歌舞《扶贫之歌》、家风家教小品《团圆》、歌伴舞《十九大精神传四方》、音乐快板《六安乡镇在腾飞》、黄梅戏表演唱《七仙女赞六安》、表演唱《喜看六安新面貌》以及春晚节目《舞蹈戏曲大联唱》等自创自演的新作品。还先后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复排了传统大戏,例如:排出整台皖西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轰动全市,合肥、舒城、金寨等有关部门领导和群众前来观看,给予高度评价;还有全本黄梅戏《女驸马》,全本黄梅戏《天仙配》;排出黄梅戏、庐剧、京剧折子戏《白蛇传——断桥》、《小辞店》、《白兰花》、《路遇》、《打猪草》、《讨学钱》、《吕洞宾戏牡丹》、《白毛女》、《借罗衣》、《蓝桥会》等60个优秀文艺作品在红街演出,表演形式多样化,场场出彩,场场爆满,社会影响积极显著,极大地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因成绩优异,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六安百姓大舞台——红街周末有戏”是一个开放的大舞台,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剧场。那精彩的节目,精湛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望着观众们热情开心的笑脸,艺术团的演员们都无比幸福。这样喜悦的场景曾无数次在红街大舞台下精彩呈现,演员们为百姓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时,更快乐着自己的晚年生活。随着红街周末有戏的群众文化品牌知晓率和演出规模日渐提高,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突出,它已成为六安广大群众免费享受文化生活的好去处,大别山艺术团在演出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传承了地方传统文化,展示了文化志愿者的文化风采,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做文化很累,但是值!”

  “这几年我也有想过想放弃的时候,但每每看到团队演员们的对文艺的热爱,在舞台上一丝不苟卖力地演出;每每看到演出结束时观众们久久不停的掌声和喝彩声,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我都很感动,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这么大的支持和鼓励,自己就更要做得更好。虽然很累,但是值!”回想起自己创建艺术团以来的路程,王永清动情地说道。

  2018年9月份,团里正在紧张排练两个多小时的全本黄梅戏《天仙配》,对王永清来说这是团里的大事,可马虎不得。闷热的天气里,他天天和演员们在一起,盯着排练。但是不巧的是,此时王永清内风湿病突然犯了,到后期已经严重到不能下床行走,家里人赶紧让他放下团里的工作,儿子强行把他送到合肥去治疗。天天在医院病床上躺着的王永清心急如焚,一天要给团里打好几个电话,询问排练情况,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到了排练进度和后面演出效果。在医院躺了三个星期的他,实在忍不住了,逼着儿子把他送回六安去排练场看看大家的排练。儿子实在拗不过他,只好把他从合肥送回来。当不能行走的他坐着轮椅出现在排练现场,演员们都很感动,劝他放心,好好治疗,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别山艺术团的成长、发展、辉煌,得益于王永清这位“优秀群众文化带头人”的呕心沥血,回首过去,王永清团长带领全体团员在社区大舞台、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各种慈善公益演出中不断历练,在务实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大别山艺术团成立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获奖,如:2015年、2017年荣获安徽省文化厅“群众文化辅导优秀项目”奖,2016年被六安市委宣传部评为“十佳社区群众文艺团体”奖,王永清本人被授予“优秀群众文化个人带头人”奖,2018年1月被安徽省文化厅授予王永清本人“2017年度最美文化热心人”等荣誉。

  对于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对六安文化的传承,王永清表示,“虽然近年来艺术团获得了较多的奖项和赞誉,但我们不能满足和停留在现有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加强演员队伍基础训练和排练创新,以便今后创作和编排出更具有大别山特色、风格的优秀作品。而我将继续倾注我的文化心血,奉献我的艺术生涯,为筑就六安传统文化复兴做贡献。”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执着的文化追梦人——记我省“最美文化热心人”王永清 ⊙会说话的狗⊙不做空心木⊙图⊙密码的秘密⊙小萝卜解大难题⊙怀念那声“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