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杰 方彤彤 本报记者 余浩
江南(化名)是霍山县黑石渡镇农技站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2016年以前,他想像中的扶贫工作应该是项简单任务,做点扶贫项目,写些软件资料,然后如期脱贫,皆大欢喜。直到2016年4月,江南成了帮扶联系人后才知道扶贫远比想象中难多了,想要获得贫困户的满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软件资料的规范化填写自不必说,贫困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光靠常规工作和日常走访想要获得好评很难,只有真正融入到贫困户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处理好那些貌似与扶贫无关的“小事”反而更容易拉近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更是贫困户满意与否的关键所在。
江南帮扶的贫困户共有五户,致贫或因病因残……五户贫困户性格各异,有的人你不主动找他,他从不联系你;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江主任,我的电停掉了,麻烦你给我问下怎么回事?”“我的热水器后面户子不给安装,说挡了他门向,江主任你看怎么搞?”“我以前借信用社的钱,现在每次拿补贴钱,他们总是要扣我的,怎么办?”面对如此形形色色的看似与扶贫无关的问题,江南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一时答复不了的他就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询问,帮助他协商处理。其中最难也是让江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务”,是充当和事佬,挽救了一对小夫妻的婚姻。
这家贫困户,共有6口人生活,老夫妻俩、小夫妻俩和孙子孙女。按理说这该是个幸福之家,但是老夫妻俩身体都不好,老伯4年前罹患前列腺癌,因为没钱选择了保守治疗,如今时常疼痛难忍,但舍不得花钱到医院去,江南反复劝说,多次宣传健康扶贫的好政策,他才在2017年年底到医院接受化疗。老俩口勤劳善良,鸡、鸭、鹅、蚕、猪样样都有,产业发展的多,人也十分辛劳。小夫妻俩文化程度不高,都是小学毕业,大孙女读职高,小孙子在上小学。自从2016年4月开始结对帮扶以来,每次走访江南从未见过儿媳妇,只听说在镇上租房陪读。直到2017年初,老俩口才对江南说了实话:小夫妻俩已经分居快1年了,但是儿媳妇并没有走远,就在黑石渡街道租房陪小儿子读书。家里人都期盼着儿媳妇能早点回家,老俩口也多次去劝和,但每次都无功而返。万般无奈之下,老夫妻俩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江南的身上,可是这种事他也没经验啊,只有答应他们先去了解情况。
几经周折,江南终于在黑石渡老街一个低矮的平房里见到了这家的儿媳妇,自报家门说明来意,一开始她态度很冷淡。江南也不气馁,去了几趟之后她才渐渐敞开心扉,原来,丈夫在工地做建筑工,平时一有时间就喜欢打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自己一人操持,老房子破旧不堪,丈夫却屡教不改,让她心灰意冷,不想再回去过没有希望的日子。
带着儿媳妇的委屈和担忧,江南又找到这家的儿子谈心,得知江南在中间撮合后,他表示自己已经知道错了,立下决心一定戒赌,以后努力工作赚钱,照顾妻子孩子,扛起家庭重担。
几天后,江南最后一次来到儿媳妇的小平房,这一次是“有备而来”。江南向她说明了她丈夫痛改前非的决心,跟她详细分析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重大影响,转述了老夫妻俩希望她早日归家的殷殷盼望。最重要的是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她家在2016年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每人享受2万元的补助金,年底的时候已经搬进了新房,现在家里窗明几净,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啦!
不久前的一次走访,江南看到老夫妻俩、小夫妻俩加上两个孩子一起在新房里吃饭,其乐融融,桌子上丰盛的菜肴和甘醇的美酒昭示着甜甜蜜蜜的幸福生活重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