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描绘幸福景

  丁传胜 本报记者 谢菊莲

  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别致新颖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块块成方翠绿的庄稼美不胜收……走进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到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幸福村地处半丘陵半圩畈区,省道舒桐路贯穿此境,区位优越。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全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全村谋划建设打造成“四区、八化”,即民营工业区、生态农业精品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区、现代农民住宅生活区;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庄成片的新格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将全村的土地进行整治,全面实行土地流转,解决群众一家一户想办办不了的事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六个一工程”:即一个万只养鸡场、一个千头养猪场、一个520亩特种水产养殖场、一个千亩良种繁育和香稻种植示范区、一个千亩莲藕荷花种植区和一个千亩旱作农业精品区(草莓、葡萄、蔬菜、花卉、中药材、棉花)。为了让农民生活“乐”起来,该村建设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幸福农民文化乐园,逢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初,幸福村没有一家企业,还欠下30多万元的债务,连办公、开会的场所都没有,村小学被称为“三泥”:泥桌子、泥凳子、泥孩子。面对一穷二白现状,村两委一班人下定决心,带领群众挖穷根、找富路,走上一条以工兴村的发展致富路子。立足本村资源,一手抓黄砂,利用杭埠河黄砂办砂厂,一手抓泥巴,利用荒岗上黄泥办窑厂,同时采取内引外联,滚雪球式的发展方式,先后办起轮窑厂、白酒厂、电珠厂、加油站、精米加工厂、建材厂、复合肥厂、大官塘综合养殖场等11家集体企业,解决了剩余劳力680多人,固定资产扩大到640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幸福村将集体企业全面改制,实行集体企业民营化,给村级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着“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红眼”的原则,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村一年净收租赁承包费近40万元,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有了钱,办起事情来就得心应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幸福村干部郑重地向全村承诺“三不”: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做到“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不叫群众做一个义务工、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村里先后投入资金开通了全村自来水、有线电视,新建了全县一流的花园式吴高林烈士母校幸福高林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修通了32公里的环村路及中心大道、人民路、通组到户和部分田间地头水泥路,新建了3座排灌站,全村主干道安装了152盏太阳能路灯,全村水渠全部硬化配套;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积极抓好环境保护和治理,注重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积极创建生态村,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

 

 选择年月
<2019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妙手描绘幸福景⊙美丽家园乐融融⊙图⊙一桩一件总关情⊙寻“芳”淠史杭⊙那一年天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