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兵
近年来,社会保障部门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不仅基础业务实现了信息化,而且日常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由于过去信息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只注重为某一项具体业务或工作服务,缺少自身的整体框架建设和规划,导致行业部分单位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相互孤立,在资源整合、协调共享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以科技进步推动社保部门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是对社保部门的新考量。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构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决非一日之功,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保障部门自身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行业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管理决策对行业运行态势准确、全面、及时把握的整体需求,完善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抓好组织管理、业务流程、技术保障和分步实施四条主线的“顶层设计”,做到既能满足业务需要,又能与综合管理平台无缝对接,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速增效。
发挥信息化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障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应用逐步深入,资源整合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发展逐步进入整合共享、协同应用的新阶段。下一步我们要通过与业务工作的深度结合,把有关业务流程用信息化手段固化下来,有效解决“什么时间”“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达到什么样的成果”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形成标准、规范、可靠的工作链,实现对关键业务过程及业务绩效的实时监控,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促进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潜力。众所周知,信息化之于社会各领域最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超快的反应速度,同时还有着极低的差错发生率,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各领域的工作效率,同时改进工作效果,在社会保障领域也不例外。随着行业内部跨部门、跨区域工作的增多,对公共数据、基础数据的重复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从行业全局的高度出发,对各类信息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和分层使用,为领导和部门决策分析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数据和面向全局的信息化支持,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潜力。
注重信息化人员的互联互通。在系统开发、程序设计和功能实现等方面充分尊重业务部门的意见,做到业务为体,管理为纲,技术为用,对各部门可进行信息化转化的流程及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筛选和梳理,层层召开信息化需求调研会、座谈会和各类设计展示会,广泛征求各部门信息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基层人员在移动工作状态下的实时信息获取、交互和协作,提高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要积极与人事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业务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以政府信息化为主导,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为目标,一定会使我市的经济强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作者单位:金安区医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