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2013年,南溪镇开始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并作为全省试点。这些在吕祥峰的脑海里有着清晰的记忆。不用翻资料、不用查日历,他能一口气说出当年的文化“大事记”。
“2013年5月19日,时任省委宣传部长曹征海来南溪调研,在此之后,省直宣口单位发的调研报告提到要把散落在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取名为农民文化乐园。”吕祥峰说,自此南溪镇农民文化阵地更大了。农民文化乐园涵盖农民文化资源共享室、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扶贫工作驿站、红色文化展厅、礼堂,18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和近200平方米的室外舞台,是当地农民的第二个“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南溪镇综合文化站结合全省政府购买文化公益岗位的试点,配齐了农民文化乐园的文化协管员队伍,以便进一步对农民文化乐园开展服务、实施管理。
有了更大更多的阵地后,这几年老吕更忙了,文化站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赞助、民间艺人参加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一批民间艺人,先后成立了金寨大别山农民之友艺术团、南溪红土地乐队、南溪凤舞舞蹈文艺协会、南溪书法协会等多个文艺团队,他们“讲亲历事、演身边人、跳民俗舞、唠乡亲话”,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百姓离不开的文化服务队伍。依托农民文化乐园,该镇先后多年连续开展南溪民俗文化艺术节、南溪农民春晚、书法进校园、义务写春联等活动。仅2017年,镇综合文化站便开展了书法讲座培训3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8场,免费放映电影12场,受益群众两万余人次,而在3次广场舞健身比赛和3次重走红军路健身活动中,有45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吃饱三顿饭,就到乐园转”,如今,农民文化乐园已经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截至2018年底,金寨县将实现乡村文化阵地全覆盖。“文化站不仅仅是群众娱乐休闲的场所,更是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育群众、引领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吕祥峰认为,南溪镇近年来,正是以农民文化乐园为依托,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拓了一条提升镇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再次回访吕祥峰,作为当地文化阵地的管理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在多年如一日倾注文化情怀、倡导文化富民的付出后,吕祥峰也收获了文化事业上的小幸福:2018年1月16日,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南溪镇综合文化站捧回了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一个偏远的深山小镇,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贫困区于一体的地方,群众文化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全面开花,这也是全市基层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道缩影,深情演绎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硕果累累。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后,我市着眼高起点、补短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六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牵头组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6项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建成覆盖城乡的农家书屋188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