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林
近年来,各地开发区先后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总结归纳其事故原因,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安全意识淡薄、招商门槛低,在招商过程中有“装进篮子就是菜”的思想,导致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同时又出现安监体制机制不顺、安监人员配备不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法律法规执行不得力、非法违规行为严重等问题。
如何解决部分开发区安全生产工作摆位不正、重视不够、隐患突出、事故频发等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要强化红线意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纠正有些地区只顾经济增长、忽视安全生产,只顾招商引资、忽视安全标准,只顾保护企业、忽视依法监管等发展观上存在的严重偏差。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严把许可关,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妨碍、阻止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正常的安全检查和监管执法。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开发区要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大环境需要出发,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这是《安全生产法》的明确规定。同时,各生产经营单位也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
三是要加强责任体系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一把手负责制和分管领导责任制。开发区的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指导、落实以企业法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从点、线、面三个不同层次、三个不同角度,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推行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中小企业、外资企业等安全监管工作的研究和领导,避免其思想行为发生偏差。
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对开发区各类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不留死角地建立一本开发区安全生产“明白账”,建立健全开发区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明确开发区安全监管重点对象,实行分类建档,分级管理,分类指导;要切实加强对开发区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隐患整改不力、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关闭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决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铁规定、刚执行、全覆盖、见实效。让违法企业提高违法成本,让肇事企业和肇事者付出更大代价,让思想麻痹和心存侥幸的企业受到更大教育和震动。
五是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欠账。企业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共安全和隐患整治,配套必要的安全防护、警示、救助设施。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三同时”手续,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借口削减必要的安全设施。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同时,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六是要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开发区和各类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加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救援投入,明确相关责任人,组建一个“指挥得力、反应灵敏、功能健全、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培育一支“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的应急救援队伍,努力提高开发区应对处置突发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总之,只要开发区各类企业能够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每个人都能依法依规操作,政府部门、开发区管理者都能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在规划、建设上坚持安全第一,不以牺牲生命来追求GDP;在思想上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在行为上纠正发展观上的偏差,健全责任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监管网络,加强监督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开发区就一定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作者单位:裕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