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淠史杭 耄耋忆芳华——记淠史杭工程建设者葛春华

  本报记者 汪娟 王丽 文/图

15日一版1.JPG

  葛春华老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奖状回首建设淠史杭的往昔岁月。

  今年的8月19日,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0周年纪念日。1958年8月19日,安徽人民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江淮大地上,修水库、挖渠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至1972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14年间,江淮儿女以日正常上工50万人、最高上工80万人的艰苦奋战,完成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治水史诗。

  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在工地一线挥汗如雨的年轻人已成耄耋老人。现年87岁的葛春华老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参加治淮工作,先后参与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白莲崖水库、将军山渡槽、达山渡槽等工程建设,1993年在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通讯站退休。

  “你们看,这张是我1958年在磨子潭水库建设中获得的奖状,当时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8月10日上午,在葛春华老人的家中,他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奖状。回首往昔,除了对过去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怀念,更是对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

  葛春华1932年出生于蚌埠市怀远县。因为靠近淮河,幼年时家乡年年遭水患,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17岁开始,葛春华从乡里的青年委员做起,开始参与治淮工作。1951年之后,葛春华陆续参与了佛子岭、磨子潭、梅山水库以及白莲崖水库几大水库的建设。当时,在参与佛子岭大坝建设的过程中,他曾两次腿部负伤。因为当时技术工人力量不足,作为土建八级建筑工的葛春华两次负伤都是刚从医院出来,就立即赶往工地,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1961年底,葛春华从安徽省水电厅机械安装处被正式调往六安地区水电工程队从事淠史杭建设工程。自此,一直到1993年从淠史杭总局退休,葛春华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六安的水利事业。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葛春华见证了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六安水利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老人珍藏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水利工程时的状况。用“人山人海”、“肩挑背扛”这样的词来形容当时的工程建设可一点也不为过。“那时,大坝上的工人非常辛苦,再加上当时经济条件差,吃不饱,实在是太累了。”葛春华回忆道。

  (下转二版)

 

 选择年月
<2018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情牵淠史杭 耄耋忆芳华——记淠史杭工程建设者葛春华⊙六安火车站新站房明日正式启用⊙六安籍作家刘大先获鲁迅文学奖⊙裕安区“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开展有力有序⊙叶露中赴霍邱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聚焦目标 自我加压⊙舒城县完成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年度任务⊙金安万余贫困妇女获赠“两癌”保险⊙六安市委党校独山分校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