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姗
北京双胞胎海边溺亡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在感到心痛不已的同时,也给家长们敲响了安全警钟,由此引发的看手机造成监护人一时疏忽和失职成为整件事情争议的焦点。
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智能手机以其海量的信息、精彩的资讯、及时的社交互动,让人们对手机“拿得起,却放不下”。街角边、饭桌上,甚至驾车时、会场中,“低头一族”举目皆是。
的确,智能手机以其高效、智能、快捷的特点,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方便,让我们沟通交流更加及时,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让我们的生活失去很多,比如:亲情,比如:健康,甚至更有可能让我们或孩子处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成为威胁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近些年,由于玩手机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见于报端,父母玩手机导致孩子发生事故,甚至失去生命让人心痛扼腕!英国《镜报》曾报道说:有近四分之一的父母,因为沉迷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处于意外事故和走失危险中。
儿童安全的悲剧一次又一次警醒我们,陪伴孩子时不玩手机,玩手机时不陪伴孩子,莫让手机成隐患,成“杀手”。
也许有人说,由于手机引发的儿童安全事故属于比较个别和极端的案例,但即使如此,沉迷手机造成的对亲子关系的伤害也不可小觑:“爸爸妈妈喜欢手机比喜欢我多一些”,“手机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指控”,让人汗颜的同时,也感到警醒和心酸。据了解,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如此抱怨过爸爸妈妈,更有甚者,父母玩手机的同时,丢给孩子一部IPAD。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有效的教育。陪伴需要父母全身心参与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是引领孩子的脚步,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人在孩子身旁,心在手机身上”。
的确,手机是“好自我”的宣传工具,在如今的“秀”时代,除了不能或不会使用手机的人,人人都可能对手机有所依赖,但这也不代表人人都会形成病症。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对笔者表示,小小手机能为自我做广告代言,获得肯定和赞赏,满足心理需求,自然爱不释手,朝夕相伴了。
手机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好,如果手机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亲密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并加以审视。手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面对手机无法自拔的我们。笔者呼吁: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安全,请父母们引以为戒,陪伴孩子时请远离手机,别让“手机控”再次成为“爱的杀手”;同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从自己做起,加强自律意识,不依赖手机,特别在开车、走路、骑车等情况下绝不把玩手机;面对父母和朋友,多用心表达情感,享受多元多彩的生活,重拾温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