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刘锦涛
“去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让我绝处逢生,不然我真是亏大了!今年农保我积极带头参加,种田心里也踏实多了!”陈大山感慨万千地说。陈大山是独山镇种粮大户,说起参加政策性农保还真是有故事。
以前只要有人提起保险,陈大山打心底抵触。前几年运气好,种田没遇天灾,收成也不错,尽管民生工程实施得如火如荼,村容村貌大变样,可是村干到家宣传动员参加农保,他还是懒得理睬。去年,陈大山种植的水稻面积有1000来亩,年初当地村委会就针对种植大户派专人上门宣传:“你看,这是单王乡水稻种植大户当时承保、受灾的图片,还有理赔单和理赔款的,如果当时没有参保,他的损失就惨重啦。”
看了图片,陈大山有些心动。村干接着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民生工程,像低保、五保、危房改造一样,都是政府实施的惠民政策。种植业补贴比例: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区财政补贴15%,投保人承担20%,个人承担的只是很少部分,补贴的大头还是政府负担。”在村两委的宣传“洗脑”下,陈大山被说服了。心想反正有村委会帮我撑腰,于是参加了投保,交了保费13325.84元。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午季连续的高温天气造成水稻减产乃至绝收,恰巧又碰到蝗虫“串门”,陈大山家种植的水稻受灾面积高达423亩。“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办啊!”损失惨重,陈大山瘫坐在地上,心里没了主意。
正在无助之时,陈大山突然想到之前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陈大山打电话将受灾情况向村干部和投保公司一一汇报,希望他们及时到现场看看,减少损失。第二天一大早,镇上农管站、村委会和保险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核查和定损。查看情况后,村干部还帮助陈大山收集和完善了相关的理赔资料,然后交给投保公司。约十天左右,陈大山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看到银行卡到账了125621元的理赔款。他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赔付这么多,若是没有这笔理赔款自己可就要元气大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