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家门口的贴心人——金安区优选优配村民扶贫小组长侧记
本报记者 刘扬 通讯员 蒋国婷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有知识、有群众基础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是广大贫困群众最需要的。今年上半年,金安区22个乡镇(街)按照“政治可靠、乐于奉献、办事公道、群众公认、长期在村、身体健康、有履职能力”的选配要求,通过“两推一选一考”规范操作,依法选配5926名扶贫小组长,建立起了一支各怀本领、群众熟悉、永远驻村的扶贫队伍,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解决了农村基层工作“没有脚”的问题,打通脱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贴心人就在家门口
进入7月,连续20多天的高温闷热天气让金安区先生店乡街中村街北村民组的扶贫小组长何钟跑个不停,贫困户的家禽如何度过疫病高发的夏季,何钟有些不宁心,其中76岁的贫困户吴克标老人让他最不放心。而吴克标在说起这个本村本组的扶贫组长时,也很激动。他说:“我家养的鸡有什么不对劲,打一个电话,何组长就来了,进气味难闻的鸡棚查看!平时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我随时问他!”
何钟从事养殖十来年,在家禽养殖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当上街北村民组第一任扶贫组长,带着村民和党组织的信任,进门入户,从养殖技术支持到扶贫政策宣传,他和贫困户面对面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精细讲解、示范。何钟说:“我是扶贫组长,有责任把本组村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截至4月底,金安区5926名扶贫小组长全部上岗。区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谢俊介绍:今年全区在选配村民扶贫小组长时,选拔上坚持“从优从众”,考察上坚持“从严从实”,着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联帮党员中选拔,已经凸显“致富带头、正派放心、扶贫贴心”的效果。
扶贫组长作用不可替代
扶贫小组长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这一点先生店乡是有切身体会的。
松店村孔老庄组孔祥国,高中文化程度,村民推选他为扶贫组长后,组织村民固坝扩容当家塘,清淤田头渠,还修了2000多米机耕路。今年麦收,农民不用肩挑,开着四轮车直接把麦秸拉到家门前的晒场上机械脱粒。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蓄养体力、腾出时间或就近打工或发展家庭养殖业,增加收入,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孔祥国说:“过去,村民组长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现在乡、村定期开会布置,我们的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本组村民支持服务乡、村发展;协助村‘两委’抓好安全维稳、征地拆迁、美丽乡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项目发展、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积极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管理好本村民组的公共设施(塘口、堰坝、农田水利等),这些都是我们村民组长的职责。”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