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留住好医生——我市创新村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侧记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文/图

六的80300175.jpg

  村医入户开展病人随访。

六的80300176.jpg

  规范化建设的村卫生站。

  提高村医待遇 将好医生留在基层

  正值热得难耐的三伏天,室外温度37摄氏度以上,动一下浑身是汗。在金寨县古碑镇袁岭村卫生室里,村医袁自新忙得一上午没顾上喝口水。“今天上午接诊了七八位村民,跟平时比,这不算多的。”

  “大爷,上次拿的药是不是快吃完了?”他一边看诊,一边招呼着老病号。

  “对对对,还是你记得清楚哦!”老人应着,话语里满是感激。

  没有人比袁自新更了解全村老少的健康情况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乡村医生,他已经为乡亲们看了31年的病。

  1987年,袁自新从肥东一所乡村医生培训学校毕业后回村,当时,作为村里唯一一个有中医师资格证的人,他一人挑起了医生、护士所有的“活”。什么病都要看,基本医疗设施也不够。工作忙,待遇低,没保障,再加上身份界定不明确,他也曾萌生过“退意”。“我要是不干了,乡亲们看病就更不方便了。”咬咬牙,他坚持到了现在。

  2017年,我市创新推行村医“六制”管理给袁自新的人生带来了变化。改革最大的亮点是村医的身份得到了明确的界定。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创新村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县管、乡聘、村用”的管理机制,由所属乡镇卫生院按照服务人口1‰的数量对具备乡村医生及以上资质的村医实行村卫生室人员聘用,在岗村医根据岗位和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工资,并落实养老保险。

  被定岗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身份得到了认可,袁自新很高兴。除了岗位工资750元、工龄工资310元外,还有100元的室长补贴,再加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签约服务收入、药品零差率补助及一般诊疗费,除去保险费用,他的年收入可以达到45000到50000元。“虽说是聘任制,但每月打卡领工资,政府帮我们交养老保险,也算是个‘正规军’了。”即便忙得不行,但袁自新仍觉得满足,用他的话来说:“好政策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劲!”

  规范村室建设 让小病不出村

  村医待遇得到了改善,而作为基本医疗的首诊场所,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也让它的服务更便捷、更贴心。

  在叶集区三元镇王店村,一栋白墙青瓦的建筑格外显眼,门头上醒目的挂着“王店村卫生室”的绿色标志。这里正是今年6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走进卫生室,1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整洁亮堂,分区布局极为精细,治疗室、诊断室、观察室、药房和资料室、值班室一应俱全。

  记者来到时,卫生室室长刘华正在给病人看诊。他一边操作着只有两个文件盒大小的仪器,一边介绍说:“这个是便携式健康一体机,是我们日常诊疗的‘好帮手’。” 开机登录后,通过多媒体连接,为病人做起了身体检查。不到1分钟,一体机的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此次测量的血压、心率等数值。“心电图、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总胆固醇等检查都可以通过一体机来做,此外,还支持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云平台传至个人健康档案,便于我们开展体检、诊疗、慢病随访、健康干预等医疗卫生服务。”对于“新家”、“新装备”,刘华赞不绝口,“我当村医20多年了,从在家里头单打独斗到有规范化的卫生室,从用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看病到现在还有无菌柜、诊断床、一体机等,地方大了,条件又好,医疗设备又齐全,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是我市2017年以来全力实施的卫生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由政府出资对符合建设条件的村卫生室进行提标改造,同时按种类分批购置医疗设备。2017年底,全市已有528所村卫生室达标,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任务量的30.7%。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全市应有1233所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由于部分县区提前完成建设任务,预计将有1331所村卫生室达标,达标率77.4%。

  签约医生上门 村民看病无忧

  随着健康脱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纵深推进,这一项目工程也被委托给了乡村医生。在金寨县槐树湾乡杨桥村卫生站,村医何光林一人承担着全村1200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摸清服务人口的健康状况,做好慢性病家庭的定期随访、定期上门提供免费体检,并在看病报销等方面给予详细指导,确保让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村民身上。如今,在杨桥村,村民人人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有个头疼脑热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享受着同样就医变化的还有叶集区洪集镇六口塘村的村民们。每天早上7点,村卫生室就有村医到岗,门诊看病、入户随访、业务学习,一样不落。“村民信任咱,咱就更要把工作干好,不然,就白拿了政府发给我们的工资。”六口塘村卫生室室长张维国如是说。

  为了真正将好村医留在基层,让有能力的村医为大家更好的服务,在提高村医待遇的同时,也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签约以及群众满意度都是“打分”的指标,奖优罚劣。此外,定期开展村医业务技能培训,引导村医不断适应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村民的健康需求,切实提高业务服务能力,让诊断更有底气,群众更愿意来。

  村卫生室从狭小简陋到功能齐全,村医身份从“半农半医”到政府保障,一系列悄然变化正是我市深化医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最真实写照。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据悉,目前,我市有村卫生室1720个,已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室”,部分山区乡镇“一村一室一站”;全市在岗村医4429名,平均每个村卫生室2.6名村医。截至2017年底,全市家庭医生签约率30.5%,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3.8%。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看病跑大医院,一耽搁就是一天,现在的村卫生室越弄越好,医生也熟,花钱不多,我愿意来。”对于现如今家门口就能便捷就医,六口塘村村民潘前荣非常满意。

 

 选择年月
<2018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为基层留住好医生——我市创新村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侧记⊙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赴山南⊙霍邱二院慰问子弟兵⊙夏日每天一把豆⊙图⊙市人民医院庆祝建院69周年⊙叶集为45-64岁居民免费体检⊙顺河镇家庭签约助健康脱贫⊙酸甜葡萄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