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婷
越过十八盘,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来到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小村落,青翠的竹林,绿毯般的茶园在山间环绕,影影绰绰的群山像睡意朦胧的女子,披着晨雾,绕着茶香。横畈村,如画的风景,质朴的山民,可谁能想到,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2.51%。
横畈村的扶贫工作队是一支由“70后”、“80后”、“90后”三个时代出生的“臭皮匠”组成的工作队,点子与故事都有,责任与感情俱在,落实扶贫政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把每个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中,无需多言,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趟山路走下来,熟悉的话语,热情的招呼,足以说明一切,群众称之为脱贫致富的“诸葛亮”。
其实,扶贫,从来都不是任务,不是条条框框,不是冷冰冰的脱贫数字,扶贫更是责任与情怀,是感情问题,这不仅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更体现在每一位帮助脱贫的工作人员身上。实施精准扶贫,离不开具体工作人员对扶贫对象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做不到精准识别,“扶真贫”;就做不到精准实施,“真扶贫”;就做不到精准管理,“减真贫”。
不动感情,单以命令、要求的姿态,去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工作,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至少会事倍功半。人心都是肉长的,扶贫本身就要扶在心上,要激发贫困户的斗志,树立他们必胜的信心。要带着感情耕好扶贫这块“责任田”,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才能为农民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只有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才能明白他真正缺什么,需要什么;只有把自己真正融入贫困户,才能多方发力,众绳拧成一股力。所以,请把扶贫作为一个感情问题来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