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宣传忙 帮扶手把手——干汊河镇脱贫攻坚先锋队小记
卢贤傲 文/图
“农民朋友听我谈,扶贫政策来宣传。扶贫政策是个宝,大家一定要听好……”这是舒城县干汊河镇民间艺人王龙周等创作的快板书,他们自发组建百姓宣讲团,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由于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现年60多岁的王龙周自从被推选为严冲村先锋队员后,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创作大鼓书《农村扶贫搞得好》和胡琴书《脱贫奔小康》等接地气的乡土文艺作品,对周围群众进行说唱宣传教育。
如今,在干汊河镇推选产生类似王龙周这样的脱贫攻坚先锋队员有303名,分布在全镇20个村101个脱贫攻坚先锋队里,他们是通过各村广泛宣传发动,由农村党员、村民组长和广大乡贤自愿报名,经村“两委”审核推荐报镇党委审批,发给聘用证书。这101个脱贫攻坚先锋队303名先锋队员,是以农村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组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力量为主体,吸收农村乡贤参与,以2到3个村民组为单位组建1个“脱贫攻坚先锋队”,以面对面问需问政、手拉手结对帮扶、心连心交心谈心为抓手,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实现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如果没有黄队长热心帮助,我可能就生活不下去了”,干汊河镇春塘村车岗村民组贫困户李独宏每当遇到他人就这样夸奖。李独宏口中夸奖的黄队长,就是现年55岁的干汊河镇春塘村第三脱贫攻坚先锋队长黄得转。原来李独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摔伤导致瘫痪,长期卧病在床。为了生计,她丈夫需外出打工做活,每当她丈夫出门不在家时,女队长黄得转都主动过来帮她一把,给她送吃送喝,将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陪她聊天,给她解决精神上的苦闷,鼓励她振奋精神积极面对生活。遇到她身体不舒服时,黄得转又帮助她联系医生上门就医。黄得转不仅在生活上十分关心照顾李独宏,还在生产上注意帮助她。考虑到李独宏家庭贫困缺收入,且李独宏长期躺在床上无事可做感到着急,黄得转就帮助李独宏从集镇服装加工厂领来半成品材料,让她力所能及在家用手工加工成衣服,使她家也增加点收入。李独宏不会做,黄得转就手把手教她,待她衣服做好后,黄得转又上门来她家收货,帮助她送到干汊河集镇服装加工厂。就这样,李独宏居家加工衣服每年增加收入8000多元。黄得转对李独宏的无微不至照顾,赢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她还帮助贫困户鲍在金、张先银、汪远年等力所能及居家就业增收,通过熟人联系到干汊河集镇安语服饰加工厂,给这些贫困户领来半成品衣服,让她们在家加工增加收入,目前这些贫困户仅居家加工服装每年增加收入就达7000至8000元,使她们的家庭生活大大改善。
干汊河镇正是发挥了脱贫攻坚先锋队员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直接了解基层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困难这个优势,要求先锋队员们积极宣传教育贫困群众,热心帮助贫困群众,当好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纽带。
具体就是当好“六大员”。一是当好扶贫政策宣传员,及时将党中央和各级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贫困户,激活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二是当好扶贫工作信息员,帮助党委、政府准确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同时将贫困户对党委、政府的扶贫要求及时反馈上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当好扶贫项目监督员,做好扶贫项目建设民情收集、质量监督、资金监管、矛盾协调等工作,确保各项目建设符合村情民意、工程质量合格、资金专款专用,增强项目建设后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当好产业扶贫指导员,发挥党员能人大户在产业发展中示范指导作用,积极指导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五是当好困难群众服务员,积极义务出力帮助单身农户、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上困难,如帮助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及时就医、购买生活用品等,确保所有弱势群体在脱贫攻坚中“不掉队、不落伍”;六是当好扶贫工作的助理员,协助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好扶贫工作,定期入户走访,落实扶贫帮扶措施,完成交办的扶贫相关事项等。
干汊河镇为有效发挥“脱贫攻坚先锋队”促脱贫的作用,建立了经常性走访制度,要求先锋队员定期走访本区域内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并将走访情况及时汇报给所在村党支部。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镇领导组办公室和效能办,加强对“脱贫攻坚先锋队”活动开展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列入对村党支部和“脱贫攻坚先锋队”队员工作考核。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将“脱贫攻坚先锋队”活动纳入村级工作绩效考核和基层党员年终考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