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桃遇冷 “品质”桃独俏——金安脆桃市场波动带来的思考
本报记者 刘扬
“桃子论个卖,一个桃子1元。”
“一棵桃树一亩稻。”
“种一棵桃树,收入抵得上种一亩水稻”
这话谁信?金安区张店村杨传林信。
杨传林原在部队当兵21年,转业到江苏省无锡市工程处工作。无锡阳山镇是全国著名的桃乡,阳山水蜜桃以其色泽艳丽,皮薄汁多,醉香浓郁,蜜汁清甜闻名遐迩。2013年前后,金安区大力发展桃产业,上万桃农挖山垦荒开辟桃园,面积达10万亩,大有跻身全国十大桃乡的气势,这让在无锡工作了几年的杨传林动心。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回乡种桃,用杨传林自己的话讲他要“蹚一蹚二次创业的浑水”。2014年他在张店塔山寺村流转了360亩荒山,创办六安塔山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阳山引进朝晖、银花露等8种营养丰富、肉甜汁多、含铁丰富、能增加人体血红蛋白数量的阳山桃子,更重要的是这几种水蜜桃“不是咬嚼的,是吸的”,一根吸管尝尽桃味,属桃中精品。在2018金安脆桃展评会上,杨传林带着100个朝晖、银花露桃子首次亮相。“桃子长得太漂亮,很多人都觉得桃子是假的。”杨传林回想起当时的景象特别自豪:“吸到嘴里,味道又把他们震住了!”塔山寺水蜜桃上市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争相抢购,不还价、不开箱验货。
“今年试挂果,虽然处于赔本阶段,相信明年一棵树能挣下两三千元。”
“金安脆桃必须出高端精品才能走得更远。”种桃才4年的杨传林直言不讳地说。
去年冬天连续两场大雪,北方省份遭遇的雪灾比安徽更大,许多桃园树折枝断,今年桃花盛开时,有人曾预言金安脆桃遇到好时机了,价格肯定会涨高。横塘岗乡银叶红毛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承勇说,今年金安脆桃丰产但不丰收,价格与去年相比,每市斤下降20%。
桃子大规模售卖结束后,桃农在盘点收入时,脸上挂着些许失望。
中店乡种桃大户徐章弘来金安种桃18年,他的桃园基地曾承办过7届桃花节,是金安脆桃种植的标杆人物。他说,金安种桃接近20年,桃品虽多,但许多桃树过了盛产期,市场需求是变化的,以“姜太公钓鱼”的懒汉种桃应对市场,不可能不被市场冷待。今年桃价跳水是金安脆桃发展的一个拐点,释放一个重要信息:桃品必须更新换代。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