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元的烤鸭是否安全不该让消费者来猜

  李勤余

  烤鸭色泽红润,吃起来口感脆爽,广受消费者们的欢迎。可是,烤鸭价格过于低廉,且属于来路不明的冷冻鸭,消费者们是否还敢下嘴?据“安徽公共天天315”微信公号报道,合肥市面上的每只烤鸭成本不到10元。虽然商家们都信誓旦旦地保证鸭肉绝对安全,但养殖户却表示,“自己也从来不吃自己养的那些鸭子”。

  于是,鸭肉到底安全不安全,就成了此事的核心问题。成本过于低廉,确实有可能和鸭肉质量有关。同时,从养殖户们的介绍来看,这些冷冻鸭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仅为30天,且不用鸭子毛长全即可出售。种种迹象,都容易让消费者心生疑问。

  那么,肉鸭的生长期到底应该有多长?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寻找到一些相关线索。一篇刊登于《齐鲁晚报》的文章《“速生鸡”倒地难起,“速成鸭”又来袭》写道,专家认为,在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下,肉鸭可以“从原来两三个月的生长周期缩短到40天左右”。而且,“消费者是可以放心吃的”。而另一篇发表于《中国禽业导刊》的文章《给“速生鸭”正名——肉鸭生长周期短是科技进步的成果》则写道,“现代肉鸭生长周期缩短,28天可长1.9公斤不是什么神话,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它是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

  看来,速成鸭确实存在,而且未必等同于食品不安全。但问题是,查阅了许多资料后,非但没能让人茅塞顿开,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疑惑。既然速成鸭也是安全的,为何养殖户不敢吃自己的养的肉鸭?肉鸭应该经受何种科学的检测?我们应该相信谁?谁又能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18元烤鸭被曝光后,没有得到来自官方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显然让人不安。

  而且,此事既然存在已久,为何只有在记者报道曝光之后,才广为人知?假设,这些速成冷冻鸭真的存在某种食品质量问题,那么谁来为那些已经食用它们的消费者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明确指出,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风险防范。同时,我国已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制度,增设了责任约谈、风险分级管理等重点制度。既然有法可依,为何没能得到有效落实?18元烤鸭所引起的风波,不能不让公众怀疑,当地的食品市场监管,没能真正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与此同时,价格便宜和烤鸭质量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也不该留给消费者来解答。当务之急,是落实主体责任。食品生产部门应该对其生产的冷冻鸭质量负责,属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如果哪一方有疏漏、有错误,就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如此才能平息舆论,让消费者放心。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不断取得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我市组织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推动校地双方深化合作互惠共赢⊙我市举行巡察工作培训会⊙7月份生猪价格涨幅明显⊙陆学锋送瓦记⊙留守儿童暑期学艺⊙治理人行道 共创文明城⊙18元的烤鸭是否安全不该让消费者来猜⊙西河口乡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普查⊙金安区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汤家汇镇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