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思想奔前程——退役军人郁书俊的创业记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只有稳定而强盛的祖国,才是我们百姓幸福安康,平等自由的靠山!”从越战老兵到企业工人,再到种植专业户,回忆曾经的经历,郁书俊感慨万千。

  现年55岁的郁书俊是金安区中市街道一名下岗失业的退伍老兵,1984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复员后被安置到原六安市轴承厂当了一名工人。工作期间,他爱岗敬业,精心钻研业务,曾在1989年获全省青工劳动竞赛第二名。但是,由于年轻时在老山前线潮湿的猫耳洞驻守时间较长,身体落下风湿病、关节痛等多种疾病,不能再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随着企业改革失业下岗在家。那个时候的郁书俊和其他战友一样因为看不到前途,心里存在不平衡,消极度日。

  2011年初,受其他部队的参战老兵邀约,郁书俊第一次参与到北京上访。由于战友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一来二去,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逐渐由被动变主动。那段时间,以中市街道党工委书记为主要牵头人的街道帮扶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法设法和他接近、沟通,把他当朋友和亲人对待,经常找他谈心、交流。但是,郁书俊根本不以为然,丝毫听不进劝解。不过,区、街道、社区的各级负责人并没有失去耐心,反而更加细致主动做工作,最终,郁书俊还是被感动了。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创业之路。

  看到他的变化,街道负责人决定趁热打铁,及时鼓励他进行创业,陪同他到各地考察学习,并结合他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为其找到了一项当时在六安地区还很少涉及到的经济产业项目——瓜蒌种植。

  为了帮助郁书俊成功实施瓜蒌种植项目,街道非常重视,安排专人专车陪同郁书俊一起到安庆岳西、六安金寨等地数次考察学习,帮他详细了解并掌握了从育苗、生产、加工直到销售等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还陪同他到金安区中店乡、先生店乡等地联系种植基地。

  “那些日子,他们的付出感动了我,也使我信心百倍,我想如果我再不自强自立,再去上访向领导伸手索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更对不起我曾经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光荣称号!”郁书俊回忆说。

  2011年12月,郁书俊正式创办了六安市百益园中药种植有限公司。公司基地位于金安区木厂镇木南示范区潘新村境内,面积200余亩。2014年又在张店、横塘岗乡租地150亩用于中药材及瓜蒌种植。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80余万元。2012年当年回收近50万元,2013年净收入达40万元,并带动其他经营户种植瓜蒌300亩,其中带动两户种植大户、种植面积250亩、从业人员20余人。这不仅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100余人的就业,而且给周边群众带来了一条发家致富门路。

  对于未来,郁书俊信心百倍、踌躇满志,决定大力发展种植产业,目前他正在多方协调联系,积极筹备成立种植产业协会,采取“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实行集团化管理。“我要把领导们对我的关心转化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的动力,坚实做到安定团结谋发展,脚踏实地创事业,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继续奋斗!”郁书俊表示。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换了思想奔前程——退役军人郁书俊的创业记⊙龙河东路贯通⊙不能让数字造假官员成为不倒翁⊙西河口乡爱心捐赠情暖留守儿童⊙漫水河镇 做好高温天气烟花爆竹安检工作⊙衡山镇 村居“两委”换届强化监督执纪⊙我市加强早籼稻收购价格监测⊙固镇镇扎实推进“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张冲乡强化督查落实河长制⊙石婆店镇高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错峰上岗战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