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中流淌出爱的旋律——“古筝妈妈”俞晓冬用生命为山娃娃抚弦

  于明进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文/图

一的72400251.jpg

  一阵阵悦耳的古筝声,如同清澈的泉水从山间流过。这声音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学校校园传出,孩子们正在弹奏曲目《红星照我去战斗》,向他们的“古筝妈妈”俞晓冬作毕业汇报。

  7月20下午,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山娃娃古筝班”举行了第一届毕业典礼。7位即将毕业的山娃娃精彩的弹奏及感人肺腑的发言、一声声对俞妈妈的呼唤,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

  对于俞晓冬而言,看到这一群小雏鹰即将振翅高飞,莫大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洋溢在她的脸上,流淌在她的血脉中,以至于冲淡了病痛带给她身体的伤害。

  俞晓冬是军队干部,原为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2010年,俞晓冬在一次例行体检时被查出肺部肿瘤。这个消息让一向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俞晓冬瞬间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并没有让军人出身的俞晓冬一蹶不振。

  相反,经过最初几天彻夜难眠的深思之后,俞晓冬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发挥自身所长,利用疗养和节假日时间,到父亲当年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金寨县,教当地的留守儿童弹古筝,以自己所能回馈那里的父老乡亲。

  2014年6月一次演出来到小南京学校,看着留守儿童渴望音乐的眼神,她下定决心,将古筝艺术“种进”这个大山里的小学,用艺术回馈老区人民。很快,“山娃娃古筝班”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挂牌成立。

  考虑到当地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宽裕的实际,俞晓冬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40多架古筝,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建起了一间古筝教室,无偿对山村留守儿童进行古筝培训和音乐教育。考虑到不能与孩子们的学业相冲突,俞晓冬总是利用音乐课、课余和周末时间给孩子授课。

  陪伴是最好的给予。一年中,俞晓冬有150多天都住在学校,与山娃们朝夕相处,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关爱、呵护。孩子们则给予她信任和尊敬,亲切地称她为“古筝妈妈”。

  闭塞的地理环境阻碍不了山娃娃们求知的渴望,一方山水塑造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俞晓冬的教学,专业而严谨,山区孩子们非常勤奋刻苦,演奏技艺进步很快,一批批山娃娃在小学毕业前不仅全部通过全国器乐水平六级考试,还多次参加国内公益演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同样,“俞妈妈”整日被山娃娃们健康快乐的笑容所感染,“一切为了山娃娃们的成长”,经历的所有苦和难瞬间化为乌有,而让她变得更加精力充沛、容光焕发。

  如今,在这条充满艰辛的乡村支教路上,俞晓冬已经过了上千个日夜。时光匆匆,唯爱永远。在毕业典礼的特别时刻,俞晓冬以一首送别之曲献给山娃娃们,并叮咛他们:“孩子们,以后不管你们飞多高行多远,请千万记得,世上有个俞妈妈,永远惦记并深爱着你们!”

  “人生就是个过程。我们左右不了这个世界,那么就左右自己的行为吧,让关爱轮回,让生命延续,让精神不灭,让信仰燎原,让音乐畅想,让世界美好,让城乡平等,让笑容灿烂,让社会和谐。”俞晓冬就是靠着这个信仰,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俞晓冬的事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6年7月,中央电视台《军旅人生》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5月,俞晓冬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最美资助人”称号。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指尖中流淌出爱的旋律——“古筝妈妈”俞晓冬用生命为山娃娃抚弦⊙梨园管理保丰收⊙我市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你们六安人真棒!”⊙孙云飞在参加市委办第一党支部“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会议时强调⊙我市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给高温下劳动者更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