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创业造未来

  本报记者 余浩

  一片片整齐的瓜田,水泥杆做柱、钢丝网搭棚,春天里瓜藤上架像一片片绿色的帐篷,秋天里挂满的果实像一颗颗金色秤砣。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村的魏正宇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放到几年之前,我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再回到农村。”

  “好好学习,跳出农门”是魏正宇的父母一直向他灌输的思想。2001年,魏正宇高中毕业考上大专,在父母眼里,将来不管在外面做什么工作,总比当农民强。大专毕业后,因父母在上海打工,他也在上海一家台湾外贸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待遇不错,地处上海市中心。在外工作一年多,魏正宇的父亲患了肺癌,父母只好回到家乡。为了照顾父亲,他也辞去了工作。不久,父亲去世,魏正宇很长时间不能从失去至亲的痛苦中走出,工作也因此换了又换。父亲去世后的第三年,魏正宇结婚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和妻子继续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带孙女。也许是长时间的思想压力,他患上了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一年多,上班后又复发了。祸不单行,魏正宇的妻子也得了同样的病前后治疗了三年多。

  “我看到、听到过很多人在农村也能很好地发展,国家也鼓励打工者回乡创业。农村还是有发展前途的,党的三农政策也给我指引了方向,安心地在家创业吧。虽然我没有钱做大的投资,但可以由无到有,由小到大。”魏正宇回想到,2014年春,他回到家乡,选择了养羊。由于引进的羊羔带病,加上对养殖一窍不通,一年下来,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好几万。养羊失败后,魏正宇心灰意冷,由于当时的家庭处境很不好,他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在魏正宇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找上门来,为他出谋划策,还带他到外地参观油茶基地、瓜蒌种植基地。魏正宇也渐渐地从养羊失败的阴影中走出,燃起再干的激情,希望通过瓜蒌种植打个翻身仗。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瓜蒌种植需要不少劳动力,工人担心年底拿不到工钱心存顾虑。村干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根据国家针对贫困户小额信贷政策,村干部积极帮魏正宇做好了贷款资料,贷款五万元,解决燃眉之急。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魏正宇当年就获得了收益,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增加了信心。2017年,魏正宇的瓜蒌种植面积发展到100多亩,带动10多户贫困户种植瓜蒌,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2017年底,魏正宇家脱贫了,但他的干劲没有丝毫削减。魏正宇一方面继续扩大瓜蒌种植面积,发掘瓜蒌根、皮的药用价值,把原料做成成品,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当地有优势的油茶、中药材,做长远经营打算。

  如今,每天能和家人在一起,魏正宇感觉很幸福。“我们是幸运的,不能辜负了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机遇”,魏正宇逢人便说,农村有了崭新的面貌,现代农民也必将有更好的未来。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枝繁巢暖百凤栖⊙返乡天地广阔 创业大有作为⊙返乡青年创业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