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据悉,2018年,霍山县境内流转50亩以上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有90余家。而种植中药材石斛、白芨以及从事大棚蔬菜和虾稻连作的经营大户已达400余家。集中出规模,规模见效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已经渐渐成为推动该县农业发展的主流。
地种什么?经济作物好,综合效益高
“长根的都怕水淹,那块赤芍地要加紧排涝防渍。这边的水塘明年再多种点观赏荷花。”霍山县东方大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志仓站在但家庙镇的种植基地里指点着。
“去年这一畈田种的都是中草药急性子,每亩收籽100斤,茎秆300斤,现在已经全部入库,等着亳州药材市场的价格上扬时再出手。中草药市场的价格波动性比较大,比如这个急性子,低时24元一公斤,高时能卖到80元。套种的赤芍则要到三年后才能采收,不过那是大宗常用药品,价格是稳定的。”
梁志仓的药材基地总流转1300多亩,范围涉及好几个乡镇,主要种植赤芍、油牡丹、急性子、油茶、茶叶许多种类。每块田地都要跟农民签协议,按水田650元一亩,旱地3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年限最长的签了30年。而将土地流转出去后的农民又重新给土地承包大户务工,成了不少留守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主要途径。
“很多人把田地流转给我了,自己又要求到我的农场来务工,大都是留守妇女,最多时有80多人。去年一年投入100多万元,其中付当地农民务工工资就有47万元,有不少人在我这里一年的工资就有1万多元,我这也算是对当地百姓的一种回馈吧!”
“我想把我的农场办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等我的投资有了很好的收益,周围的群众才会效仿种植,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我们合作社。下一步我还想结合乡村旅游,投资一些比如观光,农家乐等相关产业,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研学拓展、婚纱摄影于一体的农旅结合品牌项目。”梁志仓对中药材产业园的未来充满信心。
地怎么种?发展新业态,提质增效快
“今年我们农场众筹了100万元,用于购置粮食烘干设备。这几天正在和六安正阳公司洽谈签约,预计9月初能完成设备安装。今年秋收就不用看老天脸色了!”霍山县“成凤家庭农场”的“90后”带头人陈来凤豪气地说。
2017年,“成凤家庭农场”流转承包了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几个乡镇闲置和抛荒的田地3000余亩,种植有机水稻2500亩,发展虾稻连作1100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成为全县体量最大的家庭农场,带动周边6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霍山山好水好生态好啊,养得好的小龙虾7、8只就够一斤了。南京、合肥这些大城市都说我们养殖的小龙虾好吃,虾田米更好吃。我们准备成立稻虾养殖联合体,统一养殖标准,提升龙虾品质,在但家庙镇农民创业园里开办一家大型的小龙虾交易市场,线上线下齐上阵,带动乡亲们一起闯一闯大市场。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农村来,和我们一起干一番大事业!”陈来凤心中那个大大的种田梦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大家想一想,一小把石斛,就比农民辛苦一年种的稻子要值钱了。”县委副书记、县长项跃文在全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说:“要想真正实现农村振兴战略,还得从农村土地高效利用做起。只有努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挥我县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特色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才能让茶叶、石斛、毛竹、百合等特色资源,都能变成霍山农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