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内推实习” 的潜规则不该成为常态

  夏熊飞

  暑假是在校大学生实习高峰期,知名金融机构的实习岗位往往一席难求。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之下,即便是名校的大学生也很难通过一己之力获得高端金融单位的实习机会。近日,有大学生反映,“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成了金融行业内部的潜规则。(《法制日报》7月18日)

  实习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越发重要,一是修满实习学分是很多高校学生毕业的前提,二是实习经历已成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良好的实习经历也有助于在校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领域,为日后校园与职场的顺利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实习岗位变得供不应求,特别是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的实习岗位,可谓是“万里挑一”。在僧多粥少的形势下,“付费内推实习岗位”的生意就应运而生了。“付费内推实习岗位”的价位高低不等,普通行业或岗位可能就几百上千元,一些知名金融机构的标价则高达数万甚至十多万元。

  尽管“付费内推实习岗位”被不少人及部分媒体称为行业潜规则,但其能够存在,引得众多学生“慷慨解囊”,证明这种机制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没有回报,哪个学生愿意花重金投入呢?

  “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机制说到底是解决了招聘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借助这一机制,在校大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专业的实习岗位,而内推的方式也提高了用人单位招聘的效率,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去筛选海量的求职者简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在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各取所需,中介机构则通过信息沟通获得相应的报酬。

  但是,上述一切都应建立在真实、公平的基础之上。首先,中介机构提供“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必须要确保所宣传的内容真实有效,不能将本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岗位包装成需要付费内推的岗位,更不能在收取在校学生的“内推费”后,推荐的实习岗位却与之前的承诺或学生的要求不相符。

  其次,不能因为“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有利可图,用人单位就与中介机构沆瀣一气,将实习岗位囤积居奇,变为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只能作为正常实习生招聘的一种补充,不该成为常态。

  对于“付费内推实习岗位”可能破坏职场公平、侵害在校大学生权益的隐忧,相关的职能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监管,依照《劳动合同法》《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严打变味的“付费内推”服务。而作为准求职者的在校大学生,也要提升甄别能力、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避免“人财两空”的结局。

  加强监管力度是“堵”,而“疏”则要求劳动保障部门、高校等组织机构,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当下,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学生就业关注很多,包括提供就业指导、维权救济等,但对于帮助学生实习,无论是重视程度抑或具体举措都普遍不够。正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缺位,才让中介机构有了可乘之机,形成了“付费内推实习岗位”的灰色市场,这块短板亟待补齐。

  对“付费内推实习岗位”服务,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当警惕其在破坏职场公平、危害学生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确保真实、公平的前提下,通过疏堵结合的治理手段,让“付费内推”成为学生实习的有益补充,则善莫大焉。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省评估组来我市评估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上半年我市查处“挂床住院”60人次⊙金安区近4万贫困户受益“江淮果岭”建设⊙单龙寺镇织牢夏季学生防溺水“安全网”⊙图⊙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顶骄阳 护“绿肺”⊙“付费内推实习” 的潜规则不该成为常态⊙我市加强高温天气医疗服务⊙狠抓三大重点建设美好家园⊙徐集镇加强高温期养老公寓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