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山绿水 构建生态裕安——裕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林长制工作综述

  陈露 本报记者 程传军

裕安林业04.jpg

裕安林业06.jpg

裕安林业07.jpg

裕安林业08.jpg

  仲夏时节的裕安大地,处处树木葱茏,绿意盎然,焕发蓬勃生机。沿着312国道驱车至独山镇,沿线诗情画意,绿色长廊让人心旷神怡。

  借助林长制改革的滚滚浪潮,裕安区积极探索创新,科学实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打造青山绿水、构建生态裕安”上做足做深做细文章,努力实现了林长全覆盖,并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完善各项制度体系 全力以赴抓推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作出的“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重要指示,2017年3月,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合肥义务植树基地明确要求各地层层压紧、逐级落实造林绿化、看山育林责任,探索实行“林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林长制体系,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园林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努力让江淮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为此,裕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于2017年11月25日,组织召开林长制工作动员会,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林长制工作。半年多来,裕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调研、亲自谋划,区级林长及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对林长制体系建设、功能区设置、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优化,以“5115”为抓手,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全区林长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立了三级组织体系。林长制工作是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裕安区专门制定了林长制工作方案,分级设立了区、乡、村三级林长,区级督察长。截至目前,全区设立区、乡、村三级林长共789人。其中区级总林长3人、区级林长40人、乡镇级林长207人、村级林长539人。在区级层面,总林长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副总林长由区委副书记担任,林长由区委、政府其他副职领导担任,督察长由区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乡、村两级林长均由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级担任、负总责。组建了林长制办公室,落实人员编制5人,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制定了七项工作制度。按照“于事有利”的原则,制订了《裕安区林长制会议制度》《裕安区区级林长工作制度》《裕安区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裕安区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裕安区林长制考核办法》《裕安区林长制工作督察制度》《裕安区林长制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有效提高了林长制工作的执行力。

  竖立了林长公示牌。在每个功能区显要位置,设置了林长制公示牌,将区、乡、村三级林长名称,功能区整体情况、发展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公示”,同时设置监督举报电话12349,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并在公示牌上进行全面公开。目前,全区竖立公示牌159块,其中区级林长制公示牌15块、23个乡镇街竖立乡镇级公示牌80块、村级公示牌64块,在人流密集地段设立了区级林长制宣传牌29块。

  建立了森林生态功能区。依托市六大发展平台,分别设立龙井沟生态功能区,九公寨生态功能区,江淮果岭生态功能区,横河岭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竹海生态功能区,皖西白鹭园生态功能区,淠河湿地(含东、西淠河)及淠河总干林带,东汲河、汲东干渠林带,西汲河、清凉寺分干渠、汲河林带,铁路、高速、国、省道沿线林带,城市及郊区绿地等11个生态功能区。针对每个功能区制定了“一林一策”,要求每个乡镇街都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功能区实际情况,细化本区域实施方案。

  打造了一批示范园区。在每个生态功能区都打造了示范区,龙井沟生态功能区依托樱花溪畔,精心打造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百家冲、红石埂等6大基地为基础推广无性系茶园改造,开展了低产茶园综合治理,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创建茶叶标准示范园,提升“六安瓜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江淮果岭功能区独山镇钱店村打造高产油茶示范园,狮子岗乡新华村打造高品质桃采摘园;竹海生态功能区、横河岭森林公园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打造大径级木材和珍贵树种用材资源储备基地,皖西白鹭园生态功能区以安徽馨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龙生态园为主体,构建成集生态农林业种植、林下经济中药材基地;淠河湿地(含东、西淠河)及淠河总干林带,东汲河、汲东干渠林带,西汲河、清凉寺分干渠、汲河林带,加强了水土保持林营造、保护;铁路、高速、国、省道沿线林带,督促造林大户补植补齐断损林带,做好了抚育;城市及郊区绿地,在城市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中,与主体工程同步征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城市规划区所有新建项目都实行绿线控制,严格执行了城市绿地标准,依托现有的绿地资源,做到了提质增量。

  创新工作举措 实施“五绿”工程

  “增绿”。实施林业“双增”工程,今年以来,全区完成成片造林9459.7亩,森林抚育4.85万亩,1个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建设有序实施,投资2500万元重点打造S366绿色长廊示范林带,同时探索义务植树新模式,除了增设义务植树点,还采用“互联网+义务植树”的办法,建立全民义务植树网,提高全民植树“增绿”的参与度,提升了绿色增量。

  “护绿”。加大林业生态修复力度,全区封山育林9000亩,培育水源涵养林基地2.6万亩,加强水土保持、堤岸护坡及国省重要干道防护林带建设,对在册101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保护,对西河口乡等南部山区油茶等低产低效林实施全面抚育,积极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等,保住了绿色存量。

  “管绿”。制定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相关办法,建立了机构,制定了奖惩措施,并与每个乡镇政府签了责任状;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健全了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森林火灾防控有效,2017-2018年度森林防火期内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重点加强对征占用林地、湿地管理,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对淠河湿地全面禁采,认真落实林地、湿地保护政策,绿色长廊工程管理机制得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力,降低了绿色缩量。

  “用绿”。林业与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入,青山绿水的绿色能量不断激发。全区发挥竹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碳汇企业开展评估,已经签订意向性协议;林木良种场在前期投资6000万元基础上,又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扶贫二期项目,落实投资5973万元,开展横河岭森林公园建设,规划文本已经完成,大力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同时依托“江淮果岭”,建设“桃花仙谷”“万亩油茶”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的特色经果林产业,不断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活绿”。在林业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大力实施大地增绿、贫困户增收工程。春季扶持大户集中采购油茶、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树种,采取种植、抚育、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措施,助推贫困户四旁植树,发展林业特色产业,重点栽植油茶、山核桃等,完成3000亩新造林工作任务。争取推进“安徽裕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的建设,促进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山区的林业经济发展。组建林权交易中心,积极谋划建好用好林权交易平台,培育林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彻底解决了有权难行使,有权难抵押有地难流转的困难局面,着力激发林业发展动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或利用PPP模式,加大林地流转力度,推广收益比例分成或“实物计价、货币结算”方式兑付流转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农户主动参与林权流转,发展规模林业、效益林业。全区办理林地流转达到15万亩,2017年以来办理林权抵押业务30起,发放抵押贷款1.2亿元。加强对17个乡镇230名生态护林员的规范管理,开展技术指导,倡导生态护林员履职的同时,积极投入到森林抚育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增强了绿色发展活力。

  全程问效抓落实 持续加压强推进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此,裕安区层层压实压紧责任,强化舆论宣传,加强问责问效,形成全面推进林长制的强大合力,全力以赴抓推进,全程问效抓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据裕安区林业局局长刘为义介绍,下一步,裕安区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顶层设计。深入调研,聘请第三方对每个功能区涉及的乡镇、村开展全面的资源清查,因地制宜,明确各个功能区中长期发展定位,细化实化11个生态功能区的“一林一策”,并突出打造精品示范园区,真正发挥“一林一策”的功用。

  二是进一步抓好督查调度。以“5115”工程为抓手,坚持以查促改,不定期组织对各地林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督促各级林长履行职责,确保林长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三是进一步抓好考核激励。将林长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根据不同功能区发展目标,制订可操作性细则,对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等建立与运行、年度工作任务落实推进与质量、问题交办的整改与落实、宣传报道与信息公开、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职能工作落实、特色亮点与机制创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与以奖代补等挂钩,对落实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各级林长严格责任追究,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是进一步谋划项目推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绿色发展平台,各功能区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自身的优势,结合生态功能区中示范园区的建设,认真谋划一批项目,落实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统筹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对不适合推宅还耕的土地建议纳入实施推宅还林给予奖补,对森林长廊领带尝试采用政府租赁或赎买的方式,委托国有林场管护,彻底解决困扰政府、承包企业和租地农户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江淮果岭、横河岭森林公园及茶谷沿线等重点生态区域,按照“五绿”总要求,组织实施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以及林业扶贫工作。

  五是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展资源监测,做到摸清家底。依托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森林资源面积动态消长变化调查,摸清年度林地变化情况,实现森林资源“一套数”,林地分布“一张图”;落实管护责任,推进精细养护,围绕精细化管养下功夫,研究公益林“差别化”养护标准和养护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区生态公益林管养水平,建立养护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经费、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考核模式;围绕三防体系,促进资源保护,推进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和野生动植物的综合监测、预报、防控,推进监测点、公益林基础设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建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灾害防控能力;规范行政许可,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林,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水平,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批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林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裕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定不移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奋力争当全市绿色发展排头兵。如今,在林长制工作的强力推进下,裕安区从城郊到偏远山村,从单位植绿到乡村绿化,从国道省道到河流两岸,一片片绿意盎然不断涌现。


 选择年月
<2018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打造青山绿水 构建生态裕安——裕安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林长制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