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这里叫斑鸠冲,从这冲口一直向里的20多亩,还有汪家老屋组的30多亩都是我们农场的基地。”7月2日,在霍山县磨子潭镇白水畈村“兴旺家庭农场”,项性柱顶着中午的太阳,自豪地介绍他的“领地”。
初次见面,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位身高不足1.4米,笑起来还像个大男孩的小个子,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自力更生脱贫后还带着乡亲们致富的“小能人”,真是“人不可貌相”。
“这种椭圆叶子的是木瓜树,这边的是柳杉,那种秋天一到叶梢就变红的是红叶石楠。这些行道树苗都是从河南等地的苗木公司拉过来移植的。还有很多像红花紫木、紫薇、杜鹃、望春这些本地品种卖得也很好。像这棵造型还不错的,培育个两三年再卖到江苏、山东,可以卖到上千元。”说起自己家的“宝贝”树苗,项性柱如数家珍。
据白水畈村村支书汪吟介绍,项性柱的“兴旺家庭农场”除了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扶贫外,还成为镇里的资产收益性项目投资对象,磨子潭镇向项性柱的农场一次性投资30万元,而该农场从每年收益中回馈2.4万元,用于镇上的兜底贫困户脱贫补贴,今后将有更多贫困户从“兴旺农场”中受益。可谁又能想到,两年前的项性柱自己还是个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呢?
说起小个子项性柱,村里人都熟悉。父母早早过世,留下兄弟姐妹9人,1975年出生的项性柱排行最小。兴许是因为遗传病因,项性柱和二哥项兴海都身材矮小。身材正常的大哥、三哥出门打工,留在家中的项性柱反而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而在农村生活,没有一个好身板真不行。那些年的项性柱只能骑个小型的摩托车帮人卖卖山货、茶叶什么的养家糊口。好在项性柱天性乐观,生活不易却笑口常开,村里熟人拿他的身高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也不当回事。“那时候只要能赚钱的活,我啥都愿意干。”项性柱乐呵呵地说。
“我能办起农场还真多亏了县扶贫移民局的周耀勋主任,他帮我出的主意,鼓励我流转别人抛荒的田地办起家庭农场,帮我联系外地苗木公司拉来种苗,就连销路也是他帮忙找的。”磨子潭镇白水畈村是全县43个贫困村之一,2016年,霍山县扶贫移民局成为该村的帮扶单位,周耀勋就是当时的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周耀勋在下村深入了解村情后发现,白水畈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许多田地多年抛荒无人打理。而项性柱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却头脑灵活,按村里人话讲就是“一肚子算盘珠子”,是个懂经营会盘算的好手。再加上因为自己工作关系对园林绿化和苗木销售比较熟悉,便鼓励项性柱开办家庭农场种植绿化苗木。
2016年春,项性柱利用村里帮忙办理的5万元贫困户小额贷款,再从亲戚朋友那里七拼八凑了30万元,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抛荒山地50亩,办起了“兴旺家庭农场”。因为苗木的供销两头都有县扶贫移民局、城管局等单位帮忙联系,项性柱只需要安心做好苗木的日常管理和培育就行。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