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清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1949年10月,古老的中国大地“换了人间”。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学艺术思潮。文艺工作者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用自己的艺术实践积极做出呼应,努力创造艺术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时代需要的作品。在新形势下,许多作家、画家纷纷走出书房、画室,开始体验生活,注重写生。作家用自己的笔创造人民群众的欢笑悲歌,画家用笔墨画劳动场面、建设工地、铁路、桥梁、水坝等出现在中国大地山川之中的新景物。
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该工程的建设在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一方面深深刻印着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和足迹:毛泽东主席观看佛子岭水库模型,朱德、刘伯承等亲临水库视察。另一方面,佛子岭水库的建成也是当时文艺界、社会科学界的大事,一大批著名作家、画家来到霍山佛子岭工地,创作了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大文豪郭沫若曾在此留下三处墨宝。上海京剧院院长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来佛子岭工地慰问演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随黄梅戏剧团去治淮工地佛子岭水库慰问演出,主演《柳树井》。创办《收获》杂志的作家章靳以散文《到佛子岭去》被选进60年代中学课本。《风雪大别山》作者著名作家陈登科在佛子岭创作了长篇小说《移山记》和电影剧本《水库》。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关山月、吴作人夫妇专程赴此作画写生;著名画家刘海粟为纪念碑书写由淮委撰文的佛子岭水库落成记,并创作了油画《佛子岭水库雪景》。这幅油画作品静穆典雅,仿佛一幅工笔雪景山水画。评论家指出,他笔下不断涌现的激情反映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新时代美好未来的憧憬。林风眠创作了素描《水坝工地》和《山乡建设》。傅抱石的速写最早就始于“佛子岭水库写生队”活动。1954年5月初,吴作人携夫人萧淑芳辗转2000余里,从北京出发,坐火车,转汽车,搭便车,路上历时近一周,来到热火朝天的佛子岭水库建设工地,创作了多幅《佛子岭水库》油画和大量的水库建设工地速写作品。其代表作《佛子岭水库》参加了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题材及创作技法对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版画家陈烟桥创造的系列版画《建设中的佛子岭水库》,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生机勃勃,具有震撼力。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的画家谭勇作的《佛子岭水库》,造境新颖,画面宏阔,大坝雄峙在绿水青山之间,巍巍然有高山仰止之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了佛子岭水库宾馆,因此获得了治淮纪念章与嘉奖令。美术家严墩勋设计了佛子岭水库宾馆内部装饰,郭沫若题写“佛子岭宾馆”匾额。
“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萧淑芳《佛子岭水库》研究展”于去年9月16日在苏州市吴作人艺术馆展出,并延续到今年4月6日。展览展出了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创作的佛子岭水库为主题的24件作品,萧淑芳女士10件作品以及各类相关文献资料20余件,以及其他相关图文史料。
不忘初心,牢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今年是淠史杭工程建设60周年,建议邀请吴作人艺术馆、关山月美术馆、谭勇艺术馆到六安、霍山举办画展,邀请当代中国著名画家来六安、霍山采风,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