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桂玲


我的父亲樊应德、母亲翟莲芝都是新四军老战士,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为打败日本法西斯、战胜兽性倭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永远怀念他们。
父亲家住六安县淠东乡,生于1909年2月,1938年4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二师五旅三团战士、排长、副连长、营长,三营兵工厂股长等职。1946年10月于江苏盐城作战中为部队运送炮弹时发生意外,左右手受伤,为三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1951年12月,复员至山东省淄博待分配,1952年经组织介绍进山东省城市建设厅待分配,1953年任济南市建设工程局工程材料管理处材料监管工作。母亲翟莲芝皖南泾县人,为新四军二师被服厂工人,1941年与时任二师五旅三团的营长樊应德结婚。
由孤儿成为新四军战士
父亲1909年2月出生于六安县淠东农村贫苦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父亲便成了孤儿。为了生存,经家门亲戚托人介绍去马头集(今马头镇)李姓铁匠铺当学徒,过着艰苦的学徒生活。1938年4月,在中共六安地下组织人员刘姓同志的介绍下,报名参加了新四军。从此,由一名孤儿成为一个新四军战士。不久被编入二师五旅三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得当,多次打胜仗,不久,又被提拔为营长。为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将襁褓中的长女弃置草丛
1941年,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到暗算,蒙受重大损失,一支9000余人的队伍只剩下2000余人。在挫折面前,父亲不悲观、不气馁,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血性和新四军铁军精神,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多次立功,因而被提拔为营长。他白天、晚上带兵打仗,随时准备作战,随时准备牺牲。
这时,敌人气焰嚣张,围追堵截,新四军余部只能以战求生。一天夜晚,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前来袭击,三营奉命突出重围,转移出去。为了不让孩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暴露目标,影响行军打仗及全营官兵的安全,为了保护部队战士行军安全,父亲和母亲决定将亲生的长女放到路边草丛中,待路人来领。
父母亲的这一大义之举,感动了全营官兵。他们抱回放在草丛中的樊营长的女儿,继续前进,直达目的地后,才将其长女交还给樊营长。
与中国“保尔”吴运铎一起战斗
1942年,由于革命战争急需更多的枪支弹药,根据当时皖南新四军军部首长指示,要中国保尔吴运铎总负责,从部队中选派有类似技术专长的战士参加研制枪支弹药工作。于是樊应德因原先学习铁匠具备条件,故被选到保密的兵工厂任股长,并担任研制枪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在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我父亲樊应德与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吴运铎一起战斗,以只争朝夕,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验。有一次在试验研制的枪榴弹是否成功时,因导火线接触不良,一时间火药未爆炸,吴运铎便抢先上前查看,不料刚走近试验地点,弹药爆炸了。当场吴老腿部和腰部被炸伤,便立即送进了医院,抢救治疗。在住院期间,吴运铎委托亲密战友,我父樊应德临时全面操办兵工研制工作。多次托我父亲把各种书刊报纸送到医院交给他。父亲同我们后代说:“老战友吴运铎最爱读书学习。”所以他后来写出了全国著名的《把一切献给党》大作,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的斗志,教育了中国几代人,产生了如同写苏联英雄保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世界名著几乎一样的影响。
给吴运铎当红媒
父亲说:“由于吴老伤势比较严重,一时不能出院,战事很忙,天天需要一个人专门守护照应,经过上级党组织领导同意,需要给吴老介绍一个伴侣陪伴。这时我父亲樊应德就主动担当介绍人,介绍了当地一位经常给他下党组织送情报的火柴厂女工姑娘罗萍,同吴运铎相依为伴。”父亲还说:“别人给吴老战友介绍大学生会跳舞、会唱歌的女孩,他都不认同,结果经我介绍的机智勇敢、勤劳纯朴、善良的贫苦家庭出身的女儿罗萍得到了吴运铎的认可。从此,他们成了终生恩爱夫妻。”八十年代我父亲在他大女婿陪同下,还亲自到北京吴老家中拜访过。但不巧,吴老当时到大西南检查兵工工作去了,其夫人罗萍还亲自烧了一桌北京口味的饭菜热情招待。并在饭桌上一再表态说:“等运铎回来一定叫同樊老战友联系。”于是我父亲不久就收到了老战友吴运铎寄来的信。信中他表示歉意,遗憾未在家中见到面,信中还再三提出,他愿意尽力给老战友帮助。我父亲已回到了故乡,不愿给吴老战友再添麻烦。常言道,人间难得有真情,当年革命父辈之间生死患难之交的战友情谊,深深感动了我们后代,更教育了我们后代要好好学习同前辈那样的做人。
1946年,父亲继续带兵参加解放战争,转战南北,经历了皖南、江苏、安徽、山东、渤海等多地大小战斗、战役,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1961年12月,由于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我父亲为了顾全大局,减轻国家负担,主动申请让位,不再担任山东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局相关工作负责人,经过上级组织同意履行好了必要的手续,带着一家人告别了山东,回到了安徽六安县淠东乡甄刘村老家安度晚年。
1989年11月,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功德高尚、令世人崇敬的离休老干部、我的父亲樊应德因病治疗无效于世长辞,享年八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