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磊:
快递小哥义送女童
本报记者 余浩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请签收一下”,在城北碧桂园小区,六安中通快递有限公司员工郑磊正在他负责的片区收送包裹。早晨8点到仓库取件,晚上6点下班,郑磊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他的工作岗位上。
“我这一片小区比较多,不少住户都喜欢网购商品,寄个包裹也都找我。”郑磊告诉记者,一天下来,他要收送130件左右的快递,只有午饭时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工作努力、业绩突出、服务优秀,郑磊多次被公司通报表彰。不仅如此,郑磊还是个“热心肠”,邻里遇到麻烦事情,他会主动帮忙。
2016年5月的一天傍晚,由于当天快递较多,直到太阳快落山了郑磊还在各个小区之间穿梭。当郑磊路过清水河学校赶往下一个客户家中时,路边6岁左右的小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我看见那个小女孩在学校外的路边哭,心想她肯定是遇到困难了,学校放学了,也没见到家长来接。”郑磊回忆道,他随即来到小女孩身边,一番交谈后得知,小女孩联系不上她的家人了,一着急就坐在路边哭起来。
一边是手头还没送达的快递,一边是找不到家人的小女孩。郑磊丝毫没有犹豫,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帮助小女孩找到家人。“学校老师已经走了,又迟迟等不来家人,还好小女孩记得家庭住址。”郑磊回忆道,随后,他便依照小女孩的介绍,载着她朝家的方向找去。最终,郑磊帮她找到了在寿春路小区的家,看到小女孩回到父母身边,郑磊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原来,往常上学放学都是小女孩的母亲负责接送,但是当天下午,一场意外打乱了日常的节奏。“小女孩姥姥意外跌倒,她妈妈着急送老人去医院,就把接孩子放学的事情耽误了。”
据郑磊同事介绍,自参加工作以来,郑磊给人的印象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认真完成各项分管工作,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好评。在郑磊同事眼中,他更是个热心肠的好人,作为公司的老员工,郑磊常常主动帮助新入职同事。由于新员工业务不熟练,常常加班加点忙到很晚,在郑磊的帮助下,新入职员工很快便熟悉了相关业务,也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打牢了基础。
在日前结束的六安市首届“最美快递员”评选活动中,郑磊凭借他的热心和善举获得了“最美快递员”称号,对此,郑磊表示,他要再接再厉,用自己的热心帮助更多的人,“在本职工作上,我作为基层快递员更要不断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岗位的需要,不被时代所淘汰。”
雷锋精神助力文明创建
单姗
彭传兵:
为生命续写美丽乐章
本报记者 李珊珊
“叮铃铃铃……”凌晨4时许,睡梦中的彭传兵突然被一阵手机铃声叫醒。
“老彭,昨晚没喝酒吧?最近身体状况怎样?”一连串急促的问题,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打来的电话。
“有病人急需A型血小板。”
“行,我准备一下。”
挂上电话,彭传兵匆匆穿上衣服,就往血站赶。三更半夜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啥稀奇事。
作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今年39岁的彭传兵已有20来年的献血经历。在他的献血证上,清楚地记载着第一次献血的时间——1995年5月17日。“当时我在参军,我们所在的部队医院有患者急需用血,作为战友,我责无旁贷。”第一次成功献血成为他难忘而愉快的记忆,“那是第一次感觉到帮助别人可以那么坦然和快乐。”
2009年,彭传兵从部队转业进入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工作。见多了取血人的急切,听多了急需输血救人的求助,对于一份安全血液的重要性他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无偿献血中,从开始每次200毫升到每次400毫升,再到捐献机采血小板。他不但自己献血,还是义务宣传员,尤其是在成为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后,更加积极主动宣传无偿献血。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不少人陆续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不久前,一名肠道手术患者因术后凝血功能差,急需输注A型血小板。得知情况后,彭传兵立即赶往位于百大金商都门前广场的献血屋。挽袖子、握拳头、缠绷带、松手臂……400ml血液从他的身体流进分离机内,经过离心和分离,提取需要的血小板后又将剩余的血液回输进身体。接着抽取第二个、第三个400毫升……如此反复一个多小时,可供一次治疗量的血小板终于采集完成。经过酶免与核酸检测实验,最终,彭传兵捐出的血小板被迅速送达患者所属医院,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有些人会担心献血次数过多影响身体健康,我就是献血无害健康的有力证明。可能就是我献的那一点血,刚好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何乐而不为?”彭传兵说道。也正是因为“能帮助需要的人”,彭传兵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他积攒了厚厚一沓献血证,每本都填写得满满当当,从1995年至今,累计献血达10800毫升,相当于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的两倍以上;机采血小板49个治疗量,可用于49个病人的紧急抢救。因此,他在全国献血表彰大会上,先后被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誉。
周继家:
惊险一刻,勇救落水老人
孙雪婷
黄淑卿:
扶贫战线上的“好妈妈”
张 檐
2017年初,金寨燕子河中心卫生院确定为燕子河镇麒麟河村的帮扶单位,该卫生院会计黄淑卿也有两个帮扶对象,每到空闲时间,卫生院帮扶干部们便会结伴入户去帮扶对象家走访看望。
卫生院里,黄淑卿同事的帮扶贫困户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儿子智力低下,儿媳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个7岁的孙女梦兰在燕子河中心小学上一年级。在和同事一起结伴走访过程中,黄淑卿了解到老人每天接送孙女梦兰上学十分不容易,山路陡峭难行,下雨、下雪的时候更不安全。细心的黄淑卿还发现,已经上一年级的梦兰,还不能数到100,拼音更是完全不会,成绩落后,学习能力也较差。黄淑卿的心被刺痛了,她主动对老人说:“我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如果放心的话,就让梦兰到我家住吧。我可以帮助她学习,也能照顾她生活,这样你也可以专心干活,早点脱贫。”梦兰很欢喜,老人对黄淑卿更是十分感激,没过几天就把梦兰和换洗衣服送到了黄淑卿家。
许多人觉得黄淑卿吃力不讨好,因为看护一个孩子的责任太大了,认为黄淑卿“把葫芦放在墙上挂着不好,偏要放在脖子上挂着”。但黄淑卿不这么认为:“小梦兰多可爱啊,虽然这么小却很懂事。她问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母爱,所以你们都要给我爱呀?’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好受。”
从此,黄淑卿成为小梦兰的另一个“妈妈”,自从梦兰来到黄淑卿家,她始终按时接送她上下学。为了梦兰的成绩,曾两次和帮扶干部去找学校老师沟通。平时,黄淑卿会和自己母亲一起教小梦兰读书、认字、做游戏。在生活上,黄淑卿为孩子买新衣服,时常做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尽力为小梦兰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2017年6月4日,是小梦兰的生日,这天黄妈妈特意买了一个蛋糕,为小梦兰庆祝7岁生日,小梦兰十分快乐。她知道黄妈妈一直在为自己的成绩担忧,所以一直努力学习着。
暑假,经过黄淑卿及其女儿和母亲的长期辅导,小梦兰从一个拼音和汉字都不认识,到会拼也会写了;从不会数数到100,到现在熟练数到100。到黄妈妈家后,小梦兰的精神面貌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这其中的变化,有着黄淑卿的不懈付出,也有着小梦兰的自强努力。
“我真的很高兴,我老了,要操心儿子儿媳,又要干农活,没办法给梦兰更好的生活。是黄会计帮了我们家,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她们一家的恩情啊!”梦兰的爷爷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