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想脱贫,还要谋致富”

  本报记者 谢菊莲

  翻看贫困户朱纯国的微信朋友圈,一年来,他偶尔在朋友圈里唱唱党的好政策,发布养殖场小鸡成长销售实况,不时还和逐渐康复的妻子班爱华晒晒合影、秀秀恩爱,话语简单直白,却温暖质朴,传递出一股正能量。

  房屋倒塌住鸭棚、髋关节脱位、贫困、绝望,2016年的夏天,这些词语和朱纯国紧密相连。时过境迁,2018年的2月19日,正月初四,裕安区韩摆渡镇红桥村一户新建新居内传来幸福的笑声:朱纯国正和亲友们为41岁的妻子庆生。

  两年时间内,妻子身体逐渐康复,全家搬进了新家,如今又发展产业并且有了新的发展计划,这在之前是朱纯国想都不敢想的事。

  “好政策挽救了我的生活。”朱纯国说。健康脱贫“351”和“180”政策,让这个贫困家庭看病吃药的负担大大减轻。两年前,班爱华髋关节脱位病情严重造成无法行走。健康扶贫“351”政策,重燃了一家治愈疾病的希望。2017年3月21日,朱纯国带着妻子住进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髋关节一侧的换骨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后,贫困人口在省内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0.3万元、0.5万元和1.0万元,年度内个人自付合规费用累计超过个人自付封顶额时,超过部分的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2017年4月13日出院,朱纯国结算医疗费51000元,自费仅为6700余元。首次手术后,班爱华已经可以适度下地走动,料理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2017年,我们一家还从鸭棚搬进了新家。”朱纯国告诉记者,2016年7月,镇村为他申请上报了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帮扶项目,兑现资金50000元,年底就住进了新房。其小女儿在校念书也享受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通过多项帮扶,朱纯国家初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好的扶贫政策也让朱纯国兴起了创业脱贫致富的念头。在帮扶人的帮助下,朱纯国2017年申请了产业养殖项目,在家门前盖起了养鸡场,成立了“红桥村生态农庄养鸡场”,正式发展养鸡产业,当年冬天,近万只鸡在六安、合肥等生禽市场俏销,朱纯国创业初尝甜果,信心倍增。

  “2018年,准备捋起袖子好好干一场,正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妻子去二次治疗,回来后计划扩大养鸡规模,扩建场地,稳定脱贫的同时希望自己早日跨入致富行列。”朱纯国告诉记者。

 选择年月
<2018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扎实做好 工商质检工作⊙开创全市 人社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启动⊙园林路啥时畅通⊙“不仅想脱贫,还要谋致富”⊙满格信号守护满满幸福⊙我国首套《元宵节》特种邮票发行⊙乡音唱出家乡美——金安区先生店乡首届歌唱比赛侧记⊙网上缴学费 不用再排队⊙餐饮首选老字号的消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