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送雅古韵流芳

  (上接一版)

  “古皋春暖扬诗帜”。1990年6月,他发起创立了六安诗词楹联学会,同时参与创立皖西诗词学会。两个学会现已合并为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前后出刊《六安诗联》22期,《皖西诗词》20期,《皖西诗词联》10期,对促进诗词创作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2000年春,他又创意筹款为六安广大诗词爱好者购置了一个家——六安韵府,希望能像西湖里的西泠印社一样,除作为六安市诗词组织住址外,永为六安的一块文化纪念地。因何老题诗中有“九墩塘畔筑吟坛”句,引起全国诗人联家纷纷题诗撰联祝贺。时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孙轶青为学会书写了会牌;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书法家梁东为学会题写了楹联。曰:“六国城中结社,九墩塘畔吟诗”。一时传为佳话。

  说起对诗词的爱好,何老告诉记者,他自小就喜欢学对联、诗词,上小学的一天,老师出了一道三字对联,上联是“春雨足”,他对的下联是“夏日长”,老师立即给予表扬。自此,他便爱上了对联、诗词直至今日。在何老看来,诗可以谴兴谴己,以感情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善的教化,真的洗礼。他的诗词观可用“美、新、俗”三个字来概括:美,就是诗词有其本身的自在美;新,就是内容出新;俗,就是通俗易懂。他已集成《皖城赋》、《闲吟碎语》、《晚风短笛》、《情志集》四本专著,多篇作品在全国由政府和诗词组织举办的大赛中获奖。

  同时,何老对诗词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探讨,所写的诗论、诗评、诗话有近百篇登在多个专业报刊上。2013年,何老以86岁高龄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何老怀着喜悦的心情,作了一首题为“十九大寄语”的诗词,“一自南湖启远征,惊涛骇浪几曾停!险滩破后千帆竞,腐树更新万木生。铸出铁肩担道义,凝成群力筑升平。小康路上丰碑矗,愿景天长海宇清”,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祝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自费1万多元出书1000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是想‘留下些东西’,目前已赠送出600多册,还有一部分已经安排好了赠送时间和对象,也算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吧,更好地传承国学,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事业。”何老说道。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带一路”助约旦实现油页岩发电之梦⊙普京说俄军战斗力排世界前列⊙牌楼村的“美丽蜕变”⊙新风送雅古韵流芳⊙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