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

  陈思炳

  人老了爱回忆往事,眼前的事忘得快,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每逢过年,便想起儿时故乡办年的情景。

  小时候,我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腊月,每天早晨刚起床就问娘:“还有几天过年呀?”这时,俺娘就笑着顺口说道:“快了,快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在俺这山区农村,所谓办年主要是四件事:杀年猪、磨豆腐、杵糍粑、做年糖。

  临近小年,父亲就会爬几里山路,请来当地有名的彭屠夫杀年猪。这彭屠夫已年过半百,身材瘦高,面孔像霜后的大枣,黑红的脸皮打满褶皱。但他却很有劲,再肥的猪,只要他用绳套上,一拉、一拽、一掀,猪就上了案板。然后,他用那足有两米长的钢钎,从猪的后蹄捅进,一推、一绞、一抽,猪就放了血不动不喘了。然后用滚开水烫过猪毛,便操起锋利的两把大片刀,一刮、一划、一剁,猪就成了两半,砍下“元宝”(猪头)给主人祭祖,剩下的切成一条条长块,放进旁边装肉的大篮子里。如果有谁来买肉,不用称,要几斤切几斤,最多差不过两把肉,别人也不计较。这彭屠夫杀完猪,也不吃主人家的饭,父亲用红纸给他包上两块钱,他就赶到另一家。腊月,他的活忙。送走屠夫,父亲还要请左邻右舍打一顿“猪晃”(吃一顿猪下水),陪乡亲们喝几杯,算是迎年酒。

  杀过年猪就是磨年豆腐。离家不远有一眼山泉水井,那水清澈透亮,喝起来回甜回甜的。磨豆腐时,父亲挑一挑山泉水泡上自家种的黄豆,待黄豆泡涨后,父亲就挽起袖子用石磨推。俺家那盘石磨直径一尺,一个人推它不轻不重。石磨推豆花温度不高,转速慢,可谓是“细嚼慢咽”,磨出的豆浆味浓,点出来的豆花白嫩。父亲一手掌勺,往磨眼添豆,一手握磨把推磨,腰肢扭动如舞,两手配合得非常协调。乳白色的豆浆如瀑布般流下,落在磨架下的木桶中。浆滤过后倒在铁锅里,用柴草把豆浆烧开,然后点豆花。这点豆花可有学问,同样多的豆子,不同的人点,点出来的豆花并非一样多。俺娘是点豆花的老手,她点出的豆花不老不嫩豆花多,左邻右舍磨豆腐都请她去点豆花。当时点豆花用石膏水,约半个小时,豆汁变成豆脑,俺娘总要先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还给左右邻家送上一碗,撒上红糖。那豆脑细细的、嫩嫩的、滑滑的、甜甜的,真好吃。最后将桶内豆脑倒在一个两尺见方的豆盒内,上面盖上木板再压上石头,约过一个多小时,揭开盖子,一盒白亮亮的豆腐就做成了。俺娘用刀划成一块块,小心用手托起放进竹篮里。正月里来了客,熬上一锅豆腐炖肉,定叫客人大饱口福。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就开始杵糍粑。做糍粑一般是将糯米用水浸泡24小时,然后滤干,上甑,用旺火蒸熟。蒸熟的米饭倒入石臼后,就用木杵捣。杵糍粑需要多人合作,哪家杵糍粑,邻居都自愿来帮忙。由两个年轻小伙子掌木杵,这是后生们展示力量和耐力的舞台。掌杵是一项重体力活,干不了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一般一臼下来就得换人。然而面对全村父老和默默注视着他们的姑娘们,小伙子们个个都不肯示弱。最终谁坚持得久,谁就会赢得赞许的目光。待糍粑捣得像面团一样绵软就起臼,这时需两个人协调一致,用力一挑,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簸箕内。端坐上首的长者用棉线将糍粑从杵上取下来,切割成几块,分给两边的“二传手”,然后再搓成一个个鸡蛋大小。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节,他们从早到晚跟着大人从东家到西家,老实一点的帮着打杂,调皮的孩子只顾疯吃疯玩,甚至闹出一些恶作剧来。然而热情的主人谁都不会责怪他们,总是拿出准备好的芝麻、红糖,有的还把平时不舍得吃的自采蜂蜜,让他们蘸着吃个尽兴。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别处时兴包饺子,俺那山区小村却忙着做年糖。俺家隔壁方婶就会做年糖,方婶四十来岁,体格高大健壮,有着男人一般的力气和豪气。三十晚吃过年饭,嘴一抹,她随身带着两把快刀,就直奔俺家厨房,一块长方形的案板早已架好。咔咔咔……钉锤敲击糖饼的声音,清脆而悦耳。敲碎的糖块不大不小,每块二两左右,足见其身手不凡。这是第一道功夫。灯光下,方婶那宽阔的额头泛着红光。父亲打下手,将糖块放入锅中。母亲在灶间烧火,松毛燃旺的灶口,映着母亲岁月的沧桑。方婶手握锅铲拌糖稀,炼糖时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过大,做出的糖焦苦,视为不吉利;过嫩,糖稀水分重,那糖好歹不脆,软绵不香,失去风味。方婶每每恰到好处,将冻米往糖稀中一放,就锅中搅拌有顷,垒起一团,一双手倏然从滚烫的锅中操过糖团,“啪”的一声,往糖箱里一掷,不偏不倚,正在中央。就着滚腾的热气,用刀使力滚压,接着提起无底的糖箱,开始打条,是谓“条功”。不谙此道的,条就打得宽窄不一,歪歪斜斜。而她打的糖条宽窄均匀,长短一致,令人赞叹。趁冷却时,她悠然自得地喝茶抽烟。俄顷,她一手捺着糖条,一条操着锋利的快刀,只听“嚓嚓嚓……”随着整齐律动的节奏声,案板上切出的糖片便堆积如“小山”了。其刀功的整齐划一,利索奇巧,堪为上乘,令人叫绝。一片片大小相等、薄如蝉翼、晶莹透亮的年糖,溢满了屋的清香。这香与灶间淡淡的柴烟混合在一起,在这简陋的庄户小屋内,辛劳与硕果兼容,困苦与甜蜜融合,而生发出一种特别亲切而温馨的氛围。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现今的人们,临近春节,也要办年。可如今的办年,比往日省事多了,市场商品丰盛,应有尽有,买肉要肥有肥,要素有素。各种豆制品花样繁多,各种年糕也风味各异,各种糖块更是精美绝伦,只要有钱,都能大包小包提回家。有的干脆不办年货,过年时合家到饭店聚一顿,也其乐融融。可是少了那目睹制作成型的眼福,少了那亲身劳动时的汗水,少了那农家田园产品的纯正,少了那大人小孩一起忙碌欢乐的氛围,年味也就淡了许多。

  正如有人曾说过:美在过程,而不在结果。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办年⊙冬至阳光⊙雪后阳光⊙大别山之春⊙辞岁歌(外一首)⊙心中的望春谷⊙小年⊙年味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