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
辣糊汤在我们这里又叫糊辣汤,它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皖西小吃,也是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每天早餐的首选佳品。通常人们会用一碗糊辣汤就着两件点心,一顿早餐就这样对付过去了,既方便快捷又简单实惠。
辣糊汤的历史我没有详细考证过,据说外地的有河南风味的和山西回民风味的,使用羊肉汤制成的,味偏辣,和我们这里的味道不同。而我们这里的名字虽叫做糊辣汤,其实一点不辣,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记得小时候,大人起早上街赶集,我们总是早早爬起来闹着和他们一起去,有时还要步行十来里路,其实去的最大目的就是去街上的早点铺里喝一碗辣糊汤,再加一个大馍或是几个大包子,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辣糊汤的做法很简单,用料却非常丰富,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所以人们给它取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通常自家也可以做,但要想做出原汁原味的辣糊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老一辈食客讲,过去街上的早点铺做出的糊辣汤味美醇香,制作的过程也十分讲究。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的时候,早点铺的师傅便开始熬汤了。他先将几只退了毛的整母鸡和一些猪腿骨放进一口上面镶着木桶的大铁锅里,加进一些姜葱、辣椒面和大料以后先用大火烧开,然后再用小火慢慢地煨煮,直炖到母鸡散了架,鸡肉碎成了鸡丝,鸡汤浓嘟嘟的,才封上锅底的炉火。在炖鸡汤的时候,师傅并不闲着,一会儿要将蒸熟的海带切成丝,一会儿要将鳝鱼肉切成丝,最后,他开始洗面筋:大盆里放上清水,将和好的小麦面团放到水中不停地揉搓,淀粉沉淀在盆底,手中的面块就成了面筋,面筋既可拉长又可碾薄。直到这时,准备工作才告完成,大师傅才带着疲劳进入梦乡。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师傅又早早起床,开始做糊辣汤了。他开启炉火,将昨晚熬好的鸡汤烧热,然后将鳝丝、鸡丝、海带丝以及骨头上的碎肉都倒进汤中。在鸡汤还没有开锅之前,师傅将薄如纸的面筋放到汤中摆动,并用筷子将面筋搅碎成小块融入汤中,再端来洗面筋沉淀下来的面筋粉,和上清水搅匀,也倒进鸡汤中,这样可以增加汤的稠度。再加上盐烧开,最后将一小盆鸡蛋液洒入汤中,压好炉火,糊辣汤就算做成了。
当顾客前来买汤时,师傅先将一个鸡蛋打在碗中搅匀,再舀上一大勺滚汤冲进碗中,兑上适量的酱油、醋、麻油、胡椒粉和味精,有的还撒上花生碎和香菜末,满满一碗糊辣汤就呈现在客人的面前,一股香气随着热气扑鼻而来,喝一口香喷喷,辣丝丝,酸溜溜,那味道真是令人难忘。这汤因为有母鸡和猪骨头汤铺底,加上配料齐全,熬的时间长,所以才有这样醇厚的味道。喝汤的时候,再吃上一笼包子,那才是难得的享受。
据说因为味道好,当时的糊辣汤深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喜爱,每天早上,早点铺顾客盈门,座无虚席。不少外地的顾客在吃饱后还不满足,不断地向店主打听这糊辣汤的做法,还有人还打包带回去,让一家人一饱口福。
如今,街上几乎每一家早点铺都会制作糊辣汤,每当农村人们办喜事的时候,宴席“十大海”也有糊辣汤这道菜。品尝过后才知道,这些糊辣汤都是经过偷工减料的“山寨版”,真正像过去老店那种原汁原味的糊辣汤可是很难尝得到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常坐在街角的方桌边,喝着这稠乎乎辣乎乎的平民化的糊辣汤,它不仅温润着我的胃,更唤起我许多温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