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贫困帽” 欢喜过大年——市国税局结对徐郢村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张世巧

  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忙碌的村民,宽阔的道路上奔驰着满载农副产品的车辆,宣传栏前聚集着读报的村民,文体广场上奔跑着嬉戏的孩童,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这是春节前夕,记者在金安区淠东乡徐郢村看到的一番热闹景象。

  曾经徐郢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后进村,如今在市国税局结对帮扶下,徐郢村道路宽敞了、自来水到户了、环境变美了、贫困村摘帽了、群众更有盼头了,先后被授予全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创”工作先进党组织、金安区扶贫开发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庄,实现了华丽蜕变。

  双基建设同步推进

  徐郢村因紧邻淠河,常年易受洪涝灾害,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落后。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5人,占全村人口的11.2%。

  2014年11月,市国税局选派干部到村后,坚持“基层设施、基层党建”双基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组数据显示着变化:三年来,徐郢村累计投入资金1400万元,建成6条水泥道路(道路硬化率由40%提高到85%)、一座通讯基站、两处农民文体广场、339kw光伏电站、407平方米村民活动中心,危房改造73户、安装路灯80盏,硬化U形渠、清淤当家塘,实施林荫工程,全面升级农网改造,整村接入安全饮用水,全力整治卫生环境,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先后发展3名党员、培养4名村后备干部和建党积极分子,增配了村文书、扶贫专干、民政专干,充实了干部队伍力量。淠东乡党委书记刘跃华对此深有感触:“市国税局选派干部卢东同志来了后,牵头制订了村财务管理、党建学习等各项制度,落实干部轮值和首问责任制,实行集体决策,规范了村务管理,端正了工作作风,为村两委班子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特色产业示范引领

  为迅速扭转贫困局面,该村制订了《三年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抓党员促示范、以产业谋发展、向土地要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党员干部示范创业,引领群众脱贫发展。

  “卢书记鼓励我带头创业,没有项目,陪我一起考察市场;没有场地,他建议村两委将村里废弃的小学校租给我;没有销路,他积极联系媒体宣传呼吁,没有他,我不敢、也不会创业。”刘磊是徐郢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村官,2015年初,在卢东的鼓励鞭策下,他开始尝试发展野鸡养殖。

  “多亏了卢书记,他指导我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网上销售,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现在养殖场扩大到80亩,存栏规模达到2万只,我们拥有自己的注册品牌和直营店,实现孵化养殖一条龙,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销售额达50万元。”回首过去,刘磊胸中激荡着豪情。

  如今,村里出台了创业奖励政策,村两委义务为大户服务,对接政策、争取项目,鼓励党员干部示范创业。村主任、文书、回乡青年等都参与其中,成立了4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业发展在当地已蔚然成风,实现“输血救助”向“造血共赢”的转变。

  原本在外务工的王振宇,在与选派干部交流后,坚定了回乡创业信心,筹资60万元成立鼎兴专业合作社,流转8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年收入达25万元,带动10余户贫困户参与发展。67岁的贫困户许明东就是受益人之一。“合作社租了我家2亩8分地,种菜不累,又能照顾家,我和老伴都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2万元,早就脱贫了。”说到这里,许老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摘下“贫困帽” 欢喜过大年——市国税局结对徐郢村脱贫攻坚工作见闻⊙“三六九”往外走⊙相约春天奋力奔跑⊙返乡过新年 年味解乡愁⊙孙云飞春节期间在霍山金寨深山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我市持续加深社会治安管理⊙全市多举措蓄水保春耕⊙六安商标受理窗口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