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金柱 记者
谢菊莲)贫困村贫困户不出村,即能轻松完成扶贫项目流转交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近年来,霍山县坚持围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搭建省县乡一体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为扶贫项目资产交易提供绿色通道,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资产增值、农民增收。
搭平台,建立省县乡一体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县政府与省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省农交所霍山分所,形成以省农交所为依托,县农交分所为龙头,各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为服务终端、覆盖全县的一体化服务网络。县农交分所围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八大品种开展交易,充分发挥各村农村产权交易经纪人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四员”作用,致力建立延伸到村到户的“家门口交易所”。目前,霍山县共设立1个分所、18个乡镇服务站,交易经纪人160余人。
定规则,突出扶贫优先开辟绿色通道。出台《霍山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扶贫优先原则,在六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服务系统开辟专门的扶贫绿色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及资源的流转交易,坚持上门服务、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快速办结,要求相关部门在办理相关交易权益变更、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要给予政策支持。
重实效,切实增加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入。截至目前,霍山县农交分所已受理并挂网6宗项目,其中,土地经营权流转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租赁4宗,宅基地转让1宗,标的总价约667.57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