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泉
2月6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指出,将针对春节前后的旅游市场秩序,重点规范导游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黑导非法执业和强迫消费等各种严重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当前游客反映强烈的问题,国家旅游局近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畅通举报渠道,展开“利剑行动”打击黑导游和强迫消费,开展诚信经营教育,查处一批典型案例等。必须承认,这些做法都明确地指向了当前旅游行业的突出问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旅游业各种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问题,真的只是该行业内部的问题吗?
一直以来,旅游行业乱象丛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即便是在旅游法正式实施后,在法律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低价团依然禁而不止,由此引发的高价宰客、强迫购物、辱骂殴打游客等现象成了旅游业的顽疾。而与此同时,一些热门旅游地区也是旅游问题高发的地区,前有丽江暴力伤人,后有雪乡黑导游殴打多名游客。可以说,越受欢迎的地方,旅游问题越是集中爆发。
中国已经成为旅游大国,每逢假期,各地的旅游收入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旅游已经不再是一种奢侈品。旅游体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如果旅游行业自身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治理,高价宰客、强买强卖甚至是暴力伤人的事件还会频频出现,这必然会让中国旅游业蒙羞,也直接影响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的各种乱象,不能只将其作为行业内部问题来看待,应当从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来作出清醒判断。
以黑导游和强迫消费为例,一些黑导游之所以能长期活跃在行业内部,一些高价宰客、强迫消费的经营场所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仅仅是因为服务不规范吗?云南某些旅游产品经营场所长期高价销售各种坑人的旅游纪念品,雪乡黑导游敢于出手殴打多名游客,这些恶劣的现象背后难道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谁给了他们这种勇气呢?我们是不是要警惕旅游行业的涉黑现象?
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旦出现了长期无法根治的严重问题,背后大抵会有黑恶势力在作祟。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要求扫黑除恶要聚焦那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并且直接指出,要针对旅游景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所以,规范旅游行业秩序不能仅停留在行政执法上,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审视那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那些长期被舆论诟病的重点地区,要看看是否存在涉黑涉恶的情况,更要看看背后是否有“保护伞”。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一些热门旅游景点或许已经准备好“宰羊”了。希望相关部门把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就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所提出的,确保在春节前后取得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