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梦想 推动文艺繁荣——六安市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程传军
书写伟大梦想,就是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文化文艺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益求精搞创作,力争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先后诞生了一大批艺术精湛、思想充实的文艺作品,用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用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我市软实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30日,我市从省城合肥传来喜讯,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六安市再一次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先进单位。特别在此次安徽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我市有四部优秀作品入选,位居全省前列,入选数量与其他两市并列第一,再创历史新高。这既是六安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成果体现,也是文化强市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
把握时代脉搏 牢记使命担当
用歌声凝聚力量,用舞姿传递真情,用画笔描绘美好,用相机定格感动,全市文艺战线书写着人民伟大的实践,记录着时代进步的足音,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奋力开创了全市文艺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原创文艺创作和发展,领导靠前指挥,把握时代脉搏,牢记使命担当,要求各地深入挖掘六安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现实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重点,多措并举,突出规划引领。2017年,我市抓住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建军90周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等重要节点,按照“动态管理、滚动开发、梯次推进、持续打造”的创作生产要求,积极筹划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选题。市委宣传部从上报的69个选题中精选出10个重点项目,作为撬动精品创作的支点,纳入六安原创文艺精品项目库,进行重点关注和扶持。通过抓创作、抓项目、抓品牌、抓传播、抓效益,努力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提升六安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突出人才培养,为精品创作提供智力支撑。注重艺术传承。在文化部组织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中,通过申报争取,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武克英(徒弟白树龙、冯晓薇)入选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安徽省仅有三人入选。注重人才选拔。积极开展六安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评选,首批共有15位人才入选(其中3位是全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
文化最深厚根源在人民大众之中。群众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石。我市注重实践提升,精心组织本地文艺人才参加央视的《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全国2017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安徽省暨六安市“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鄂豫皖三省四市大别山歌会、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等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型活动,促进本地优秀文化人才与省内外文化名家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创作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促进六安文艺的繁荣发展。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