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让山核桃撑起脱贫梦——金寨县山核桃协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余浩

多年来,金寨县山核桃协会整合会员企业与合作社,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科技攻关,选育出“皖金1-3号”3个大别山山核桃良种,大别山山核桃良种繁育、丰产栽培及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技术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制订了省地方标准1项。另外,该协会推广选育的良种,结合应用研发的先进成果技术,建成大别山山核桃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200亩、良种栽培示范基地1270亩、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780亩、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示范基地840亩;指导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户与贫困户新建良种造林基地4560亩,改造低产林6300余亩,复合经营1600余亩,带动12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基地增加产业收入,年户均增收8700元,有力促进了山区精准扶贫及当地特色产业经济发展。
“我们以技术指导为主要帮扶服务内容,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金寨县山核桃协会会长朱先富告诉记者,燕子河镇闻家店村贫困户舒善奎,通过发展山核桃及林下中药材生产,2017年实现增收1.5万元,通过产业发展摘除脱贫的帽子并实现产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天堂寨镇黄河村贫困户陈世国承包山核桃低产林山场,科技改造低产林80余亩,在协会技术帮扶下,终于找到了此前基地多年不挂果及挂果极少的症结所在,一改过去多年无收益或收益甚微的历史,2017年实现增收6万余元,通过科技应用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在朱先富看来,协会成立的初衷就是要立足科技扶贫扶智、坚持授人以渔,提高山区群众与贫困农户山核桃科技生产水平。近年来,该协会组织并聘请专家每年为农户及贫困户开展山核桃生产技术培训4-6期,年印发生产管理技术资料2000余份,年培训农户600余人次,贫困农户120余人次。
燕子河镇麒麟河村贫困户朱德国在接受培训结束后,对发展大别山山核桃及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产生了浓厚兴趣,邀请协会专家到户选址及现场规划,立马投入劳力开展整地。2017年春天,山核桃协会无偿资助朱德国山核桃苗木200株,黄精块茎种苗300斤,帮助其发展山核桃及林下中药材基地10亩。仅在2017年,该协会就为有发展意愿的26户贫困户出资5.2万元,无偿资助种苗、提供栽培技术资料与现场技术指导,签订回收产品合同,帮扶发展山核桃及林下中药材基地300余亩。
在协会一直以来的技术帮扶下,燕子河镇麒麟河村刘友富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发展山核桃基地80亩,其中8亩已开始投产,2017年山核桃收益达4万元,他开发的山核桃基地成为本县周边乡镇及霍山、岳西毗邻乡镇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的示范基地,刘友富本人多次被评为燕子河镇科技示范户,并得到省、市、县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认可,成为小有名气的“乡土专家”。
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2017年以来,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及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采用“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形式,科学有序发展大别山山核桃及林下中药材生产。协会利用农户及贫困户用山场及农用地入股的模式,由会员公司主体全额投资建立山核桃良种繁育、造林、低产林改造及林下中药材基地,有偿聘用农户与贫困户劳务用工,种苗及山核桃产品收益实行保底按股分红。
创新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长岭乡两河良种繁育基地郑为志等贫困户年均收入土地租金1800元,年均劳务收入8000元。今年,郑为志户可实现土地租金及劳务收入1.6万元,实现脱贫目标。杨树村造林基地农户及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由会员公司全额基地投资,基地有收益时公司和农户及贫困户收益实行2.5:7.5按股分红。
张冲乡百莲村贫困户盛元俊、田术年、田术成等七户贫困户流转林地244亩,户均获得低产林基地流转租金收益7669元。在协会的组织指导下,贫困户田仕清、安自贵、田光建和会员公司成立金寨县俏俏果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实行资源和资金、技术、生产、加工、市场与品牌整合,并由贫困户出任理事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山区贫困农户脱贫及老区产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