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里的花灯文化传承

  覃星星 田书宇

  “花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于我来说扎花灯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用双手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菠萝岭社区,今年84岁高龄的传统花灯手工艺人黎炳生说。

  菠萝岭社区从1990年起每年都举办元宵花灯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7届。每到元宵节晚上,由社区居民制作的上千盏各式各样的花灯会挂在道路两侧,许多南宁市民都会特地赶来欣赏原汁原味的花灯,场面十分壮观。

  据菠萝岭社区党委书记谢芳介绍,扎花灯是社区的一项传统,居民们喜欢在元宵节将自己扎的花灯悬挂在门前,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我们的花灯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从花灯所需的竹子选材削制,到编织再到用糨糊将工艺纸包裹,最后再用颜料上色。这是手工花灯保留下来的最传统的制作技艺。”黎炳生说。

  黎炳生擅长制作各种形式的花灯,不仅能制作最传统的花篮宫灯,还能制作惟妙惟肖的生肖主题花灯。这些年,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黎炳生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飞机、坦克、飞船等科技造型的花灯成了他的新作品。

  在黎炳生家门口,一个高约4米的狗造型花灯骨架正在搭建,这是黎炳生和儿子黎达为即将到来的农历狗年准备的元宵花灯。

  “为了做好狗年主题花灯,我特意买了一个狗的坐姿模型回来揣摩,自己设计图纸。”黎达说,这些年父亲年纪大了,视力和动手能力都下降了,更多的是指导设计,但制作花灯的手艺一直舍不得放下。“相比市场上售卖的机器制作的花灯,父亲觉得手工制作的花灯更富有人情味,更能体现花灯作为传统工艺品的内涵。”

  “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制作花灯的乐趣,让他们了解花灯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让手工花灯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黎炳生说。

  如今,为推进传统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菠萝岭小学特意开设了花灯兴趣班,黎炳生和社区其他几位老艺人每个学期都定期到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扎花灯,在老少同乐的氛围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新华社南宁2月1日电)

 

 选择年月
<2018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活起来、轻起来、绿起来”——云南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谋转型⊙“陆地舰队”:万箭齐发 迎接春运⊙贫困地区的文化小康⊙小社区里的花灯文化传承⊙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改革成效初显 ⊙公共维修资金 为何申请难⊙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