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元撑起200亩大棚

  本报记者 刘扬

  今年元月接连两场大雪和冰冻,对于传统农业是“瑞雪兆丰年”,但对于现代特种农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厚厚的积雪毁灭性地压垮了现代农业“筋骨”,大棚蔬菜、工厂化养殖、园林苗圃……或“伤亡惨重”,或“全军覆没”,损失动辄数十万、数百万元甚至更多。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经营者对自然灾害的风险估量不足。

  1月26日,大雪渐停,记者来到金安区木厂镇田园家庭农场,农场主刘蕾告诉记者,他的农场一共有140多个蔬菜大棚,暴雪仅压塌6个,面积不到7亩。在刘蕾的脸上,记者没有看到一丝苦情和无奈。他说:“在第一场雪到来前,我对所有大棚进行加固,包括工人在内花了大约3万元,抗住了雪灾,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43岁的刘蕾曾在江苏无锡打工,积累一笔原始资金,2014年回乡创业,在木厂镇孟岗村流转230亩土地创办田园家庭农场,划出30多亩种水稻,保证全家人和民工的口粮,其余的200亩全部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发展现代农业。仅几年时间,家庭农场就成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蔬菜科技示范基地,承担着向周边5个村群众提供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的任务,帮助贫困农民致富。

  “天气预报在大雪的前几天就预报了,如果能引起现代农业经营者高度重视,提前防范,损失是可以避免的。其实防范措施很简单,给大棚撑几个支架就可以了,花不了多少钱,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设计合理,可以使用几年。”刘蕾说,一亩地的大棚撑13-15根支架就能保证大棚不被积雪压塌。

  记者进入田园家庭农场大棚,棚内温暖如春,与棚外天寒地冻相比简直是两重天地,绿油油的蔬菜生长茂盛。刘蕾回忆,上一次较大雪灾发生在2008年,那时候,六安这边现代农业刚刚起步,种植模式以传统为主导,大棚少,大棚坍塌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经过10年发展,现代农业依赖大棚保温保湿保苗,很多人相信科技带来经济效益,但不相信天气预报,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已是非常准确及时,不相信天气预报,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直战斗在抗击雪灾第一线的木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国成目睹辖区现代农业遭受巨大损失,他说,对于这场暴雪可能给现代农业带来的灾害,各级政府早就发出预警,但并没有得到太多种植、养殖户的积极响应,等到发现积雪压顶,已来不及处置了,经过这场雪灾,政府将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很有必要增强现代农业经营者风险意识,将抵御冰雪等自然灾害的“课题论文”写在大地上。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3万元撑起200亩大棚⊙未雨绸缪,方能平安无虞⊙大爱有声 风雪同行——市海事部门成功救助一艘搁浅船舶⊙市民政部门寒冬送温暖⊙光伏电站 除雪⊙我市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致奋战在抗击冰雪冻害一线的广大群众、干部职工、公安干警和解放军、武警官兵的慰问信⊙全市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市效能办开展2017年度“两评议一考核”工作市效能办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