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卫国
近来细心的市民可能发现:312国道进入六安城区东大门的三叉路口,一座新建典雅别致、古色古香的宝塔拔地而起。承载着传承六安历史文化的南北双塔早已为市民熟识,而今,古皋城东方又添这座新塔。其塔何意何用?建塔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特地走访了建塔人——浏园园主刘心红、刘明凤夫妇。
说到刘心红夫妇,当今年轻人可能知之不多,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可是六安城人人皆知的“刘百万”呢。然而,许多老六安也许只知道刘心红是生意场上的好手,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痴迷于收藏的大玩家。可热衷于传统文化和文宝收藏的老刘夫妻俩,在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并没有继续着眼来钱快的房地产等热门生意,而是隐于市井,追寻梦想。
十多年前的浏园是六安东大门的一个弃旧垃圾场。2002年夫妻俩买下那块“垃圾场”时,立志在这块“金三角”上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采访中刘心红告诉我们:“当时,我们觉得这块地不错,就拿了下来,并没有想到要建今天模样的浏园。我们的想法很朴实,就是想将自己收集到的古砖旧瓦旧门窗、古木刻、名贵老树木等老物件和绿植找个安家的地方。”于是,他们将自己收集收藏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一桌一椅……,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一点点营建。春去秋来,月圆月缺,一晃就是八年,夫妻俩历经酸甜苦辣,终成今天的浏园。
然而,喜欢“折腾”的刘心红夫妇总觉得心底里还是有点缺失。到底是什么呢?近几年市里大力倡导传承皋陶文化,让夫妻俩一下子找到灵感和激情。“浏园与皋陶古墓相距仅约200米,浏园要是来做弘扬皋陶文化的事,那有多大的天时地利啊!况且浏园营建风格正是崇古尚文,如果再把皋陶文化融入浏园,那将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于是,建设皋陶塔、皋陶文化长廊的想法在刘心红的心里逐渐明朗起来。
夫妻俩通过询问专家、查阅资料得知:六安是皋陶后裔的封地,皋陶是六安的人文之祖。历代的六安人一直以这位上古时代的伟人而骄傲,历史的长河中六安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先后建有种德寺、皋陶祠、仰皋堂、申明亭、旌善亭、瘅恶亭等建筑。比如种德寺据考证是皋陶去世后,他的后裔古“六”国皋陶部落人在现浏园以北的高地上先后筑土为墩并逐步形成祭祀陵庙,以供奉皋陶,怀念皋陶在种德施教、推崇法制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可由于历史久远、自然和战乱破坏等因素,当今的六安皋陶文化遗存稀少,又缺乏有品味的皋陶文化新建造和创意物件,造成许多外地人不知皋陶与六安的关系,这不利于皋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啊!夫妻俩暗下决心:作为当代的六安人,崇敬这位法治鼻祖、德教先贤和六安始圣,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说干就干,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民营企业家刘心红夫妇以一腔热血投入到皋陶塔和皋陶文化长廊项目建设中来。
皋陶塔、皋陶文化长廊选址在浏园东南部,依水而建,顺势而延。为建皋陶阁和皋陶文化长廊项目,夫妻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皋陶塔塔体全部为夫妻俩多年收集的古砖建设,有的砖上还有“道光”“同治”年代的字样。塔的外形为唐代营建风格,底基直径6.6米,高39.6米,塔内有环形步道拾级而上,每层设眺望外廊和视窗。老刘夫妻知道,营造这样唐代韵味的亭塔只有请具有传统手工艺的老师傅来施工了。为请一位乡下身怀绝技、可又行走不便的老师傅,夫妻俩硬是找人把他抬到塔边现场指教。于是,他们在克服一系列请人难、工钱高、工艺复杂的难题后,终于看到宝塔一天天地长高了。在塔的顶部,刘心红还特地把自己精心培植多年的一棵古松移植上去,远远望去,皋陶塔如同一座古风古韵的老建筑。
建设皋陶文化长廊主体工程过程中,更是遇到了水上施工,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基桩要一一打入水下,灌浆时又要一一抽尽,待水泥凝固后才能进入到下一步工序。出现差错,必须返工也是常有的事。为建380米的长廊,深入水下几米的桩基达142根,想想就知道有多大的工程量。两个项目的预算原1000多万,可至今已经花掉了夫妻俩3000多万元。接下来还有装修布展和亭院改造工程,预计投资还要翻番。一些不理解他们的朋友说是他们在干傻事。可刘心红毫不动摇,“认定了的事,再难也要做下去。”
在刘心红的引导下,我们走近新落成的皋陶塔。塔身九层,净高39.6米,三个数字巧合了曾经在古六国区域活动过的中华三大原始部落三苗、华夏、东夷族的各自数字崇拜,又表达了中华民族亲和一体的寓意。塔身由14万块古砖瓦砌成。塔基坐落于一泓秀水之滨,东迎旭日紫气,西连淠水新河,北接九龙曲桥,南傍312国道。塔顶玲珑高耸,迎风望月,近与皋陶墓、远与老城区的南北双塔成鼎足之势,已成为六安城区的文化新地标。
依水依塔而建皋陶文化长廊全长380多米,上下两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刘心红计划在长廊内壁创意和雕刻40多幅皋陶建功立业的史迹画面,在廊柱上配上多幅皋陶文化楹联。将来人们不仅可以在长廊里参观浏览,还可以在这里举办文化会展、开展文创活动。
皋陶塔、皋陶文化长廊已见雏形,但还有大量繁重的后续工作。亭院改造中夫妻俩计划创意和添加皋陶塑像、獬豸、法鼎等皋陶法治文化符号,建设仿古建筑仰皋堂、申明亭、敬一亭、四圣阁,充实和丰富塔、堂、亭等建筑的文化内涵。他们心中还有古皋陶村、古六国文创园的蓝图梦想。夫妇俩的脑海深处,这里将是六安非遗保护展示、民俗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平台和园区,这里将填补六安皋陶文化传承和文旅创意园区的空白。
盛世建园,自古有之。作为一个普通的六安民营企业家,他们已经花费自己毕生的积累,特别是塔主刘心红自己设计,怀弘扬皋陶文化之志,扬法制鼻祖功德之名,呕心沥血,倾囊公益,尽显家国情怀,实在可钦可敬。
当然他们传承皋陶文化的路还很长,把理想变成现实还面临许多曲折和困难,能否走得更远更美值得期待。夫妻俩也期望得到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共铸皋城皋陶文化美景!
最后引用六安民俗研究专家史红雨先生的新诗作为本文结尾:
皋陶宝塔立东城,路口迎宾四海心;
鸣凤携龙施大爱,飞花点翠唱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