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搭台 农民唱戏——西商集团帮扶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侧记
卢伟世 本报记者 曹辰 程传军
“前几年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指望这四亩地,每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也卖不上几个钱,多亏村里帮我家想出了稻田养虾这一招,我才能这么快就脱贫了!”1月16日,在叶集区三元镇龙元村,村民刘香道站在自家的稻虾共养的水田旁,兴奋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现年74岁的刘香道老人是龙元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为了给患有高血压、脑血栓的老伴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以来,虽然老伴治病的钱在各项政策的落实下有了保障,但是家中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变。2016年,在西商集团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帮扶下,一股稻田养虾的热潮在该村迅速掀起,老刘也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开始了自己的养虾之路。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曾经因贫困而愁眉不展的刘香道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我家的4亩地里都养上了龙虾,每年光卖龙虾就能增收8000多元,今年我又从附近承包了3亩地,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说起未来的打算,刘香道信心满满。
刘香道通过稻田养虾脱贫的经历代表了龙元村众多贫困户的脱贫路径,也突出反映了龙元村2016年以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龙元村所在的地区是典型的平原地形,水田资源丰富,种地的农民也比较多。2016年,该村开始推行种绿色水稻、养生态龙虾的稻虾混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稻虾混养的规模从起初的农户自发流转、分散经营到现在的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带动,呈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该村稻虾养殖共1679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6.5%,按亩均增收2100元计算,全村稻虾混养实现年增收352.59万元,人均增收1025元。在带动贫困户方面,通过产业直达一次性奖补、逐年奖补等方式带动12户贫困户参与,实现脱贫致富。
“在水稻田里养龙虾,这对我们这些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件新鲜的事,刚开始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干,多亏了西商集团,我们村的稻虾混养才能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年48岁的叶庆龙是龙元村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农民致富带头人。稻虾混养刚开始实施的时候,他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说起村里稻虾混养的发展历程,他感慨万千。据叶庆龙介绍,由于涉及到龙虾这种水产养殖的专业知识,村里刚开始向村民推广这种产业的时候,大多数农民都持观望态度,稻虾混养的起步一度陷于停滞。
2016年,西商集团主动与村两委对接,不仅为该村请来了水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大家授课,还免费为稻虾混养的田地提供绿色有机肥料。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打消疑虑,参与到稻虾混养的行列中来,当年龙虾养殖带来的可观受益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稻虾混养也成为了该村特色支柱产业。
幸福的事业一旦上路,那就是谁也挡不住了。近年来,在西商集团的持续帮扶支持下,该村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由稻田养虾到绿色生态大米,一系列围绕稻虾混养而兴起的特色产业为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2017年,该村脱贫48户124人,目前该村仅剩贫困户18户34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扶危济困是我们企业多年来的宗旨,也是我们西商集团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尽的义务。”西商集团下属房地产企业龙福置地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甘宏告诉记者,近年来,龙福置地在叶集区发展的同时,积极关注脱贫攻坚工作,并结合“百企帮百村”活动,每年不间断到区内各贫困村开展帮扶慰问,在送去帮扶资金的同时,还帮助贫困村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
“2月2日至4日,我们集团的年货节就要开幕了,目前我们正在联系全市各地的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他们将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带到我们的年货节现场售卖,我们也将免费为他们提供场地,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实惠,早日实现脱贫的梦想。”西商集团副总经理张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