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说和” 专解医患“疙瘩”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您所说的问题我们都清楚了,我们会立即把您的诉求向医院反映。”

  “鉴于您妻子的情况,我们建议先做一个伤残鉴定和后期护理依赖鉴定。”

  日前,在市医调委,副主任李颖超正在接待一名来咨询的患者亲属。一条条程序的梳理,一个个问题的解说,让情绪略显激动的患者家属渐渐平和起来。

  “愿意来调解的,说明希望理性解决问题,因此对立情绪在调解工作中并不是突出问题。”送走患方后,李颖超向记者介绍说,医疗纠纷发生后,往往因为医疗机构和患方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矛盾尖锐激化,有些甚至被“医闹”利用。而医调委作为独立于患方和医方之外的“第三方”,就是以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的原则,通过非行政、非诉讼方式,为医患双方化解纠纷提供一个平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颖超所说的“第三方”实际贯穿了调解的每一个步骤:在发生医疗纠纷后,第一时间封存病历,将最重要的证据保存起来,防止了医院私自修改病历,也消除了患方的怀疑;随后,调解员会深入现场,分别了解医患双方意见,避免正面冲突,等到双方冷静下来,再“面对面”一起协商;患方可自主选择进行专家咨询还是进行医疗鉴定,若选择专家咨询,患方可从专家库中自行挑选觉得可信的专家。为此,市医调委除了聘用6名掌握一定医疗、法学知识的专职调解员外,还有一支由400多名医学各专科专家及熟悉医疗法律法规的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庞大专家库,为责任认定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患者能否获得赔偿,要专家论证了才算数,确保了调解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调解过程中,除了有专业的认知判断外,有效的表述手段才能让医患双方真正从心里接受。”采访中,李颖超特别提到了之前他负责的一个案例。患方足足聚集了20多人,光是安抚工作就从上午9点进行到晚上10点。“很多时候患方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作为调解员,一定要学会倾听,耐心与医患双方沟通,尤其要多站在患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这样的调解才有温度,患方才能打心底接受。”李颖超如是说。

  公正有据,依法依理。正是这种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介入,最终赢得了院方的认可、患方的信任。自2012年成立,5年多以来,市医调委已成功化解医患纠纷300余起,调解成功率可达93%,其中,认可调解、主动寻求调解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据悉,目前,四县三区设立了医调委,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网络覆盖全市。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第三方“说和” 专解医患“疙瘩”⊙季节性流感高发期疾控部门:可防可控不必恐慌⊙图片新闻⊙市卫计委获评“双拥先进单位”⊙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揭牌⊙霍山一体化管理让小病不出村⊙血液净化中心:清除体内毒素 守护生命之源⊙肿瘤科:用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重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