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试点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汪光毅 卢余

  2015年,金寨县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批准为“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省市发改和住建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县紧紧围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中规划管控、项目决策、投资融资、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强力推进。两年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人,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连续荣获国家文明村镇、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等多项称号,带动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县脱贫攻坚。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有: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高起点布局。规划是建设的灵魂,2012年以来,金寨县抢抓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省委、省政府“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部署等重大历史机遇,在省发改委、住建厅等省直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修订和编制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多项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金寨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污水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给水规划、环卫规划、绿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根据需要又启动了“多规合一”改革,着手编制县域空间规划。各类规划编制翔实,可操作性和相互衔接性较好,为县城规划建设和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多部门联动。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做好投融资的基础,金寨县建立了完善的项目工作机制,发改委、住建局、重点局、现代产业园区、城投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定期召开项目谋划和论证会,围绕“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提升、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和高铁站区开发”的县城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项目谋划和编制,推进项目与投资的有效衔接。结合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事业、文化旅游等项目建设规划,建立了多元化融资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20个,总投资750亿元。对条件成熟且符合金融机构或其它资本准入的项目,及时启动可研和环评等文本编制,适时办理行政审批和“一书四证”。两年来,共实施县城基础设施项目101个,总投资104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三是聚焦投资融资,多渠道对接。金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乡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历史欠账多,投入资金压力大,项目投融资一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金寨县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多元化融资,用市场的办法破解困局。一是发债融资。2015年抢抓《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政策机遇,由县城投公司牵头组织申报金寨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2016年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2016年4月22日,“16金寨专项债”成功发行,发行专债11亿元,成为全省首支获批并成功发行的专项债券,开辟了平台公司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的新渠道。二是基金融资。2015年以来,先后成立徽银金寨城镇化一号基金、一号基金二期、金寨三产融合基金等多支基金,其中城镇化基金3个,募集资金17亿元。三是PPP模式融资。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成功实施了县第二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新城区“五路三桥”及附属配套设施、二龙岗生态公园、中医院综合大楼、城区公共交通、燃气、220KV输变电工程、智慧城市等一批项目,总投资35.8亿元。四是政策性项目融资。紧跟政策谋划项目,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红色旅游项目、农村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支持项目贷款。2017年上半年获批项目6个,融资额度45.65亿元,用款39.54亿元。多元化融资,特别是在营运性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有效地解决了政府投资不足、管理不专业等问题。

  四是创新管养机制,力推市场化。积极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后管养问题,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一是推进规范化管理。健全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压实了园林路灯、城区执法、环卫、公交出租等主管部门责任,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评议,促进管理规范有序。二是推进市场化运行。将建后管养交给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把城区绿化、环卫、公共物业管理、智慧城市、供水燃气等交给专业化公司运维,使项目运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推进建管一体化。2016年实施江环北路等综合管廊及道排工程等项目,首次正式采取BTO模式,即“投、建、养一体化+政府付费购买公共服务”,对项目投、建、管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管护。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金寨试点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江苏盱眙县龙虾产业考察报告⊙大别山雪霁 王正 摄于金寨县全军乡⊙我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