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相邻道不通——村民出行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谢菊莲 实习生 董倩倩

  “两座村庄相邻,道路却不相通,一截不足百米的断档土路阻断了村与村之间的交通”。

  近日,记者接群众爆料称,裕安区青山乡戚塘村杨桥组与金安区中店乡长岭村相邻,两区道路却不能贯通,周边道路不能形成路网,农村道路建设效益大打折扣,区区几十米阻断了群众对便利交通的向往。

  接到爆料后,记者赶到青山乡戚塘村杨桥组与金安区中店乡长岭村两村交界处,约有70米的道路至今还是土路,村民反映强烈,希望相关部门能深入协调,想办法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乡村出行更加便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我市的不少农村,类似青山乡戚塘村杨桥组这样的“断头路”还并非个例。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农村畅通工程,路连网、村相通,大大便利了群众出行。村村通工程被农民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因其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交通面貌,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村村通”水泥路主要是行政村与干线公路单线连接,大多呈鱼刺状,远离部分村民聚居地。特别是许多村组之间,往往因为几百米无水泥路延伸段而不能相连。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断头路导致“村村通”通而不畅、不能循环的矛盾突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投资13.7亿元,实施农村公路2660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

  记者从市交通部门了解到,2016-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畅通工程7329公里,完成投资40.3亿元,完成了县级畅通和乡级畅通工程,基本实现乡镇到县城或附近的主干道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有一条路面宽度5米以上的四级公路连接,建档立卡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通上水泥路的目标。

  关于一些村与村之间道路衔接不畅,导致村民出行不便的尴尬,记者日前采访了我市交通部门有关科室负责同志。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受国家资金盘子限制,目前有的乡镇、村庄可能一时半会难以连接互通,但已纳入路网规划,需要分步实施。”市交通局综合规划科有关负责同志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市财政目前只对县级和乡级畅通工程进行补助,村级畅通工程因涉及面广暂无补助。像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如果距离小,投资不大,可以鼓励村级通过“一事一议”、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帮扶单位帮扶、社会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如果距离较大、投资较高,在无资金的情况下,则需要分步实施,总体原则是先修通主干,再连接支路。

  “不同区域之间最后的‘一公里’,地分两处,路是一条,行车不便,两头抱怨。解决断头路,最直接的是靠建路的各方怀着为民之心,多想一公里。我们也期待各地‘闹心’的断头路可以早日畅通无阻。”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我市政协各界委员也就此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和建言。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的文件⊙村相邻道不通——村民出行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农耕”老物件 雪雕更精彩⊙我市绿色建筑步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重心下移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昔日污水靠蒸发 如今绿水绕人家⊙叶露中在金寨县开展扶贫调研时强调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市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我市首张适用简化程序办理的生产许可证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