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新意·力点——关于汪明舒歌曲创作的美学思考

  许响洪

  当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接受法国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访谈时,以这样的言语表述了人们对于当代音乐的普遍感受:

  当代音乐偏离了正轨,它的命运非常奇特,它复杂到如此的地步以致于不可接近,它的技巧使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以我的理解,这里的“当代音乐”是个广义概念,它同样包括了当代歌曲创作。由此我得承认自己是福柯所称的“人们”一员,并持有“人们”的同样观点!

  正因为我不是作曲家,也不是以解构音乐为业的和声学、曲式学或复调音乐学教授,而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音乐爱好者,因此当我有机会欣赏,皖西学院声乐副教授汪明舒君拟将出版的百余首创作歌曲集里,近年录制的《中国在赶路》、《情系大别山》、《桃花妹子桃花歌》、《走进大别山》、《再唱大别山》和《山水情缘》等新作时,有心结合明舒君的歌曲创作,从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角度,谈谈个人对于当代音乐歌曲创作的一点美学思考!

  ◆优秀的歌曲创作总须建立在人类的普遍美感基础上

  优秀的歌曲不分国界。以我这样的普通音乐爱好者来听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或英国女歌唱家沙拉·布莱曼的《天籁之音》等中外优秀歌曲,入耳即入心,都会有一种自然而然、如痴如醉的美感,并无什么民族或国家的隔膜。

  为什么?

  我以为在人类的所有艺术样式中,歌声当是最依赖人类普遍美感而存在的艺术样式之一。换言之,没有人类的普遍美感,就没有歌曲创作与欣赏的基础!因此我以为,如果我们的歌曲作者,对于这一点缺乏关注与认知,无论其歌曲创作得多么据说的“好”,而对于这个世界本身都是无关痛痒的,也是难以引发共鸣与流播的!

  后现代以来,尽管以西方美术和戏剧为主要代表的艺术样式,为突破历史的困境与思想的牢笼,狼奔豕突,甚至于践出一条“审丑”之道,进而延伸出罐装人类粪便或小便器之类的“作品”,但歌曲创作可以这样的任性,让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人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欣赏么?

  是的,我愿说:

  ●无歌不美,无美不歌,歌声是人类最早的艺术之一,也是人类最“正经”的艺术之一,没有什么比歌曲创作更需要人类普遍美感的支撑!

  ●一首喜为人唱的歌曲,无论可以解构出多少复杂的作曲技巧,但最终打动与感召人们的,还是伴随人的进化,在人们内心深处积淀了千万年的,既有生理也有心理基础的共同美感!

  ●不同的艺术固然可以有不同创作形式,而惟有歌曲创作,则始终需要作品在人类美感的边际线内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恩上苍、醉己醉人!

  ●歌曲的美感来自于人类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生的百感交集、无边悲欢,它同人类的灵魂相起伏,同精神的律动相应和!

  ●一个世界无论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国家,但人性不变、美感长存!

  是的,我从明舒君的不同歌曲创作里,捕捉到了我所期待的音乐美感,并在这种音乐美感里,隐约窥见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声乐副教授,他那精神田园里氤氲的令人感动的优美和壮美!

  ◆优秀的歌曲创作总须在独有的新意中流芳

  静听我们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以及当代中国出现的“大歌”,再听欧洲的《小夜曲》、美国的布鲁士、非洲黑人文化与欧洲白人文化相结合的爵士,以及融合布鲁斯、爵士、乡村音乐、福音音乐、传统流行乐和民间音乐而形成的摇滚等,可以发现,何种优秀歌曲创作,不是在独有的新意中流芳呢?

  是的,我愿说:

  ●明舒君歌曲创作所折射出来的默默人生修为、勃勃激情渲泻、苦苦“动机”涵咏、涩涩艺术经营、静静美感承接,都是为了走向一个共同的大道——新意!

  ●无论明舒君作品的新意达到何种程度与境界,而在这日见浮躁的社会里,深水潜流,自觅其道,自得其乐,已足以令人刮目视之、感而佩之!

  ◆优秀的歌曲创作总有自己的爆发力点

  如果从不同维度分析每首优秀歌曲,不难见这些优秀的歌曲创作,都有自己的爆发力点。爆发力点可能是技术性的,也可能是非技术性的,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是的,我愿说:

  ●歌曲创作的爆发力点,不仅关乎音乐的认知、技法的传承、原则的恪守和规律的把握,也同样关乎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激荡,内心的向往,情感的奔涌,关乎人生的品格、勇气、胆量、眼界和胸怀,关乎哲学、美学、语言学和民风民俗,关乎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全面开掘与独自贯通;

  ●明舒君的歌曲创作,如能将社会的美学力点缩小,而将艺术的美学力点放大,对于歌词的类型、题材、风格和水准有所选择、有所倾力,如能对汉语的音节、声调和语感及其不可或缺的“字正腔圆”话题有所关注与经营,或可让作品的力道更为深厚,旋律的表达更为畅达,作品的整体水准更上台阶;

  ●明舒君的歌曲创作,如能对其青少年时代早就浸淫的乡村生活有所整理,形成自己的“音像”、“影像”、“映象”和“印象”系统,或可轻车熟路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记忆与音乐传承关系,从而由此及彼,“借力打力”,有朝逐渐构筑出属于自己的歌曲创作体系与风格!

  是的,我不是作曲家,我只知道,一个地方大学的声乐副教授,能在声乐教学和生活闲暇里,自觉放弃种种安逸与高冷,乐此不疲地做着属于他自己,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歌曲创作事业,既是难得的,也是旷达和甜润的!

  是的,我不是作曲家,我只知道歌曲创作是个望断天涯无尽头的路,它需要标准而又不仅仅是标准,它需要美感而又不能仅仅满足于美感本身,它需要新意而又不止是技术上的标新立异,它需要八面来风而又要有个人积蓄的力点,它需要投入火热的生活而又要保持遗世独立,它需要普世传唱而又无法强行“指挥”……!

  此情此景之下,我为皖西学院及其所在城市六安,出现明舒君这样一位专注于歌曲创作的副教授而感欣喜,并由衷希望他那花团锦簇的歌曲集早日面世,以便在为美好的社会生活增添异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烛照其未来歌曲创作之路!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美感·新意·力点——关于汪明舒歌曲创作的美学思考⊙文化视界⊙市老新协20周年纪念画册《岁月追怀》出版⊙干汊河镇瑜城文化广场正式开放⊙金寨县创新推行“微文化+工匠文化”⊙勃朗特与她的《呼啸山庄》⊙夜来伴着书香眠⊙花戏楼 流冰 摄⊙我与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