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短板怎么补齐

  市政协委员王蕾: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章节中,将“编制实施‘健康六安2030’规划,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康养产业”写入其中。这对于我市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而“养老”这一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两会”的分组讨论会场中,也一再被提及。

  “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是,如何有尊严地老去,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市政协委员王蕾解释了自己关注这一话题的出发点。

  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职能部门。养老服务由民政部门主管,医疗服务由卫生部门主管,目前具有医养结合特点的医疗养老服务则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因此,办好医养结合事业需要政府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王蕾建议,将医养一体项目纳入医保服务范围,并尽快建立我市医养机构的分级标准,按标准进行考核,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开辟医养机构与医保的无障碍通道。另外,做好医养结合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适宜的运营机制,寻求与发达地区、行业前沿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理念、扩充养老内涵。在统一规划养老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老年文化休闲等外延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本报记者 汪娟)

  民生短板怎么补齐?

  市人大代表李云梅:

  优化配置师资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任务中,我市要加快教育现代化,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人大代表李云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她认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均衡教育主要包括硬软件建设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是硬件。师资力量配置是保障,是软件。近几年,我市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较大,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非常漂亮,硬件已经有很大改善。但目前,师资力量配置成为制约均衡教育发展的瓶颈。

  李云梅认为突破这一瓶颈,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校长队伍建设。一个学校的发展,校长的教育管理理念至关重要。专业的教育管理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薄弱学校的校长队伍建设更显得至关重要;二是师资配置均衡。师资配置均衡是教育均衡的根本。教育主管部门要用足、用活激励机制,包括大幅提高津补贴、增加评优晋级机会等,引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扎根薄弱学校,满足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三是培训机制健全。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是均衡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培训、成长机制,有计划、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本报记者 鲁艳艳)

  市政协委员缪礼敏:

  在公共场所设立自助图书馆

  “如今人们花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太多了,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假如在我们城市的公共场所建一些小型自助图书馆,相信对于提升市民阅读量以及城市文化氛围都有极大的好处。”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别分组讨论休息期间,市政协委员缪礼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街区自助图书馆指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的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享受图书馆的预借送书服务。2008年,深圳街头出现了第一批10台自助图书馆设备。目前,自助图书馆设备在北京、上海、西安、合肥、郑州等多个城市上线运行。

  为何会关注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缪礼敏解释说,去年一年,她在合肥等城市出差时,这种自助图书馆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缪礼敏建议,街区自助图书馆书籍的来源可以采用“共享”的方式,即由专门的公益机构收集市民捐献出来的闲置书籍、杂志等,然后在城市的商场、医院、学校、火车站、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建设小型智能化自助图书馆。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借书还书,为市民提供一种24小时不间断的休闲阅读体验。

  (本报记者 汪娟)

  市人大代表荣扎厚:

  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

  政府报告中指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和集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市人大代表、六安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荣扎厚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描绘了新的蓝图,全面开启了新时代六安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中心城区全面拉开框架,组群城市加速相向融合,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力和辐射力大幅增强。去年以来,六安城投集团主动适应政策变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保障城市建设资金总体需求。2017年,全年顺利实现融资获批96.07亿元,融资到位71.72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5.8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六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

  荣扎厚代表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突出综合规划,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建设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和规划布点的中心村建设,努力实现城镇群之间分工明确、产业明晰、功能互补,全面强化城镇间统筹建设。

  “在中心城市建设中,要以大项目为牵引,坚守匠心顺势而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建设品位。”荣扎厚说,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精致宜居城市。

  (本报记者 程传军)

  城市建设如何升级?

  市政协委员谢菊莲: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六安的红色、绿色、古色、金色、白色资源丰富,但城市品位、文化内涵亟待挖掘和打造。”市政协委员谢菊莲说。

  六安作为十佳魅力城市,魅力究竟何在?我们重点展示什么样的名片?谢菊莲建议,着重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六安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并深度打磨一批具有大别山特色的广泛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加强城市品位与文化的更新和设计定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市目前缺乏展示城市文化精髓和底蕴的场所,将六安独有的文化内涵巧妙融入,可以闻得见文化、尝得到瓜片、看得见风景、听得见庐剧,使人宾至如归且记忆深刻,着力打造一张足够吸引人的六安独有的文化‘名片’”。

  谢菊莲认为,还要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和城市品位提升工作的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强文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六安参与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工程。

  (本报记者 单姗)

 选择年月
<2018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全市境内大部分国省干线暂未发生道路阻断⊙金寨县万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图⊙民生短板怎么补齐⊙本土产品如何打造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