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建,脱贫攻坚持续加力

  (上接一版)

  组织力创建——

  扁平化治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

  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注重将组织优势转为组织力优势,形成了组织力创建新特征。

  不出列,不撤岗。像小燕子一样,十九大代表、大湾村脱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不时出现在陈泽申家:养羊还有啥问题没有?宅基地腾退的补偿款到账了吗?在村里搞清洁身体吃得消吃不消?

  因为扶贫工作队的细致,老陈现在的“精气神”可不一样了。政府提供母羊,家里养了15只羊,去年卖了8只,收入1万元。今年母羊又下了几只小羊,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是发了“羊财”。他还养了一头猪,能卖3000元。家里的3亩地流转收入每年1500元。在村里搞清洁,每月收入200元。村里搞的分布式光伏扶贫,每年收入3000元。“现在彻底脱贫了,还搬进了新房子,托共产党的福,托总书记的福呀!”

  “脱贫攻坚关口前移,贫困群众心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扶贫干部和扶贫措施认可、接受,干群的心连在一起。”余静说。去年,大湾村实现了20户71人脱贫目标,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7200元增长到了8100元,今年拟脱贫的34户也有望全部如期脱贫。

  派人精准,覆盖精准。坚持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金寨要求,2015年未担任第一书记的党员驻村工作队长,全部改任为第一书记,实现了向贫困村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全覆盖。同时,省里对金寨脱贫攻坚给予有力的组织支撑。选派干部向包括金寨在内的所有扶贫重点县贫困村倾斜,重点县的贫困村由省、市、县三级单位派驻工作队。每个省直单位必须在定点帮扶重点县内,选定一个贫困村进行包村帮扶,并派一名干部到村任职,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在金寨,工作管理机制、培训交流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工作保障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实施细则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脱贫攻坚组织力体制的扁平化常态,确保了驻村干部派得出、驻得住、干得实。

  不脱贫,不调整。为了更好地压实责任、激发干劲,保持脱贫攻坚组织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安徽省委明确,切实做到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潘东旭去年已任六安市委副书记,但必须留任县委书记。对此,潘东旭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县一级是前线指挥部,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县级党政正职是前线指挥长、第一责任人。要坚决把组织的信任转化为抓好脱贫攻坚的动力,不负重托。

  安徽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认为,形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组织力是根本保障,必须始终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和思想定力,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

  组织力创建,有力推进了金寨脱贫攻坚的进程。目前,全县有71个贫困村,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一个脱贫攻坚作战图,列出了时限。2017年2.8万人脱贫41个村出列的任务完成在即,到2018年将实现所有贫困村出列,2019年实现8.43万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县摘帽。

  减贫力创建——

  绿色减贫,扶贫发展方式发生制度性变革

  “扶贫不是给贫困户多少钱,更重要的是给政策、给路子。”金寨县关庙乡银山村村民熊仕清的一席话,就是金寨减贫力创建过程中转变扶贫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

  制定生态战略,打牢绿色减贫根基。银山沟野茶树生长在富含矿物质的崇山峻岭之中,具有深厚的市场潜力,熊仕清所在的茶叶合作社已经尝到了市场的甜头,但是如果生态破坏了,一切又都没有了。对此,金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扎实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经济林示范建设。

  金寨县县长汪东介绍,“十二五”以来,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21.6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退耕还林4.06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近300万亩,并大力推进“桂花工程”“映山红工程”。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1%。

  培育生态工业,增强绿色减贫支撑。“虽然我们是贫困县,但绝对不要‘黑色’GDP。”汪东表示,县里已经出台32项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并对产业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抬高企业的生态门槛。

  围绕创建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金寨稳定发展风电和水电产业,发展垃圾发电和生物质能。目前,全县已经建成水电站88座,总装机38万千瓦。在建风力发电装机达到11.4万千瓦。总投资75亿元、装机120万千瓦的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开工建设。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1.2万口户用沼气池和20个养殖小区沼气池,落户金寨的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已经投产。

  提升生态旅游层级,拓展绿色减贫路径。秉承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金寨编制了《全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擦亮红色旅游名片,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目前,已经启动了国家5A级红色景区创建工程。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金寨还入列全国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景区”,2016年实现入县游客754万人次,创综合收益30.1亿元。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永春表示,减贫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扶贫发展方式坚定向绿色方向转变,极大地提升了金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标志着扶贫发展方式的制度性变革开始起步。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回望金寨,持续加力的体制创建,让脱贫在这里成为干部和群众孜孜以求的坚定追求。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习近平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贵州台江: 乡村绣娘冬闲增收忙 ⊙甘肃:雨水偏少气温偏高 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体制创建,脱贫攻坚持续加力⊙协商议政主动作为履职为民服务大局⊙便民资讯⊙⊙⊙⊙⊙⊙⊙⊙⊙⊙⊙⊙⊙⊙⊙⊙⊙⊙⊙⊙⊙⊙⊙⊙⊙⊙⊙⊙⊙⊙⊙⊙⊙⊙⊙⊙⊙⊙⊙⊙⊙⊙⊙⊙⊙⊙⊙⊙⊙⊙⊙⊙⊙⊙⊙⊙⊙⊙⊙⊙⊙⊙⊙⊙⊙⊙⊙⊙⊙⊙⊙⊙⊙⊙⊙⊙⊙⊙⊙⊙⊙⊙⊙⊙⊙⊙⊙⊙⊙⊙⊙⊙⊙⊙⊙